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和紅十字總會長陳長文,不約而同地為「外籍移工」請命,兩位台灣的知名人物都談及政府管制嚴苛不合理。

朱敬一是在報紙轉述一位馬來西亞籍大學教授的描述,教授為了在台灣居留,被迫像藍領外籍移工般,進行嚴格的健康檢查,而且駕照、銀行戶頭等使用權,過了居留期限全都不能用;朱敬一抨擊,如此政策不利延攬外國人才。
陳長文則是為了外籍看護請命,因為他家的外籍看護已屆滿九年,但重障孩子已和看護培養了深刻信任關係,離不開看護的照護,他向政府請命能延長外籍看護的居留期限。
兩位深受敬重的先生,都指出管理的不合理,與衍生的問題。在歐美,即便是藍領的外籍移工,只要工作表現良好,就可申請永久居留權,因為這些國家很了解,有專門技術的藍領工作者,是國家不可或缺的人才,當然要吸收;但台灣似乎不覺得這些人才需要吸收,甚至將人才當耗材,用了之後就拋棄,還不允許再來台。
無論誰執政及理由為何,都是國族沙文主義心態作祟,認為台灣人口的組成不能包含某些元素,但實際上,如果能留下優秀的藍領人才,對解決台灣人口老化、少子化及所衍生的問題,與增加稅收與內需消費等,都是利多。
而且,兩位先生的抨擊及請命,隱含著台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友善,或友善是有選擇性的真相。
檢視就業服務法對外籍移工的管理規定,可發現這種現象,令人覺得荒謬,原來外國人在台灣有分等級,東南亞的外籍移工需要嚴格的體檢,但歐美白人卻不需要,不但假設了歐美白人比較高級,還假定了高階人才只來自歐美。
這是號稱民主法治國家該有的作為嗎?管理規定應該不論國籍與工作屬性一體適用,怎能分等級?希望主管單位及立委盡快全面修正相關法令,別讓民眾及外籍移工怨。
仁言(新北市/勞動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