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每周固定上觀音山二至三次的洪正明,早已把觀音山視為第二個家,山上的林林木木,都是洪正明最心疼的孩子,也是他這十幾年來,心中念茲在茲的牽掛。
辛苦栽種的杜英,曾經慘遭遊客折斷,他心痛之餘,只好挖掉殘根再種起,像是洪正明早年種植的近百棵茄苳樹,眼看著茄苳樹萌新葉,幾天後,近一個人高的茄苳樹嫩葉不見了,發現原來是被民眾採摘回去煮茄苳料理,「那一陣子,我常傷心到失眠,和朋友談起來眼眶就濕紅。」
種樹的苦心遭人蹧蹋,朋友建議他在樹上掛著「噴灑農業」或「破壞樹木會禍延子孫」等,但他不忍欺騙人,也不願寫上惡毒的咒語。如今,茄苳樹只剩二十棵不到;不願與人起爭執的洪正明,對於這一切,只能心疼,卻讓他種樹種得更勤了。
洪正明也將種樹當作修行,他說,大地承載萬物,是眾生的母親,而草與樹木就是母親的綠衣,看到人們不斷地破壞山林、耗竭資源,讓地球傷痕累累,讓大地母親老了、累了、病了、垮了…,不忍地球受毀傷,不忍眾生受災難,他以具體行動來保護大地母親,就是─「種樹」。他時常提醒身邊的每一人:「人人一樹,救地球!」
「愛護樹木,福慧相隨,天人雙喜,功德無量。」洪正明說,種樹的因緣讓他經常爬山,身體不但健康,沒有病痛不必到醫院,就不會浪費社會與醫療資源,又能兼顧環保,可說是一舉多得的善行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