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雲錦袈裟 贈佛陀紀念館珍藏

有敬 |2011.01.01
1396觀看次
字級


南京雲錦研究所王寶林所長(右四)、南京雲錦博物館館長張玉英(右六)、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中心主任田青教授(左一)等人,共同將雲錦袈裟贈給佛光山,星雲大師表示,這件袈裟將作為佛陀紀念館的鎮館之寶。圖/人間社記者慧豪


【人間社記者有敬大樹報導】昨晚佛光山如來殿四樓集會堂,聚集佛光山千位僧信二眾,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南京雲錦研究所所長王寶林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中心主任田青教授的陪同下,專機直航從北京率領南京雲錦博物館館長張玉英等人,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南京雲錦傳習基地所製作的「雲錦真金孔雀羽八吉寶蓮妝花緞袈裟」捐贈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作為鎮館之寶,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接受。大師亦回贈《雲水三千》一套予王寶林所長。

「南京雲錦至今有一千五百九十四年歷史,歷經元、明、清三朝,作為皇家御用品,我們有幸與星雲大師結緣,我把雲錦的代表,當年為皇朝製作皇袍的這份恭敬,敬獻給大師,表示我們對他的崇拜與敬威。」這一幅來自皇家圖案的袈裟,上面織有代表八吉祥的輪、螺、傘、蓋、花、瓶、魚、盤,織造時用真撚金線、孔雀翠羽線、真片金線、各色彩絨線和緯線,由織手和拽手在雲錦大花樓木質機上手工合作,每天僅能織二寸,可說是彌足珍貴。

「佛陀紀念館即將完成,我要把金袈裟獻給佛陀,作為鎮館之寶,我們會好好珍惜他。」星雲大師表示,雲錦過去是為皇家服務的,現在雖不是皇朝,但文化的傳播沒有間斷。文化是歷久經過百千萬人的智慧,時間歲月成為文化,其智慧成為雲錦。現在雲錦將這個非文化遺產向聯合國登記,得到聯合國的批准,公認為世界級的寶物,今日王所長、館長他們製作袈裟送給我,我是不敢接受,因為太寶貴了。未來佛陀紀念館五十六間天宮中,將有一層供奉著金袈裟,讓有善根福報的人禮拜。」

田青教授亦歡喜向大眾說明,南京雲錦研究所今日帶著精心製造的雲錦袈裟,從南京到北京,然後渡過海峽獻給大師,表達大陸千千萬萬心向著佛陀,向著佛光山、向著大師百千的心意。雲錦在兩年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批准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此之前,中國只有四個世界遺產,雲錦世界非文化遺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手工技藝最高的文化,今日贈送的雲錦袈裟,就是用最傳統的手工藝製作,他的技術至今電腦、機器都不能代替,這個織藝代表中華傳統文化,手工技藝裡最高水平,我們把祖先,祖祖輩輩傳下來最好的技藝,包括他們的感情,對佛陀的敬仰,對大師的崇敬,一線一線、一吋一吋織進去獻給大師。

隨後,在僧眾們唱誦「六塵供」梵唄聲中,代表雲錦的金袈裟由王寶林所長及張玉英館長贈送給大師,希望藉由這件金袈裟的贈送,串起兩岸人民對佛陀最崇高的敬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