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一○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昨天出爐,其中綜合類十大流行語包括地震、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高鐵、低碳、微博(微網誌)、貨幣戰、嫦娥2號、「十二五」規畫、給力(很棒)。
中共官方人民網報導,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分為十個傳統類別和五個專題。十個傳統類別包括綜合類、國內時政類、國際時政類、經濟類、科技類、教育類、文化類、娛樂類、體育類、社會生活類。
其他九類流行語中,熱門用詞包括釣魚島(釣魚台)、駐京辦、超級細菌、維基解密、加息(升息)、二次探底、3D、雲計算(雲端運算)、教育規畫綱要、去行政化、裸捐、糾結、嗚嗚祖拉(巫巫茲拉,加油用喇叭)、微XX(微時代、微新聞、微情書、微投訴)等。
今年十大流行語還設定「世博專題」、「樓市專題」、「環保專題」、「災害專題」、「社會問題專題」等五個特色專題,其中「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限購令、樓(房)市新政、垃圾分類、零碳、資源稅、礦難、水汙染、強拆、智障工等進榜。
流行語取材自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語料庫二○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全部語料,包括大陸十六家主流報紙、十一家電視台、十家廣播電台及兩個入口網站的網路新聞,超過一百一十八萬個文本。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崔希亮表示,透過流行語,能夠瞭解社會流行信號及媒體關注焦點,流行語的變化,也可看出大陸民眾關注的焦點由政治向民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