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天氣冷颼颼,一般人喜歡吃火鍋進補,但醫師提醒有痛風及腸胃道不好者要注意。
一名男子有痛風病史十幾年,吃薑母鴨補身驅寒,因薑母鴨有鴨肝、鴨腸等內臟,屬高普林食物,加上湯底有酒精,男子喝湯後,雙手及腳關節腫痛、無法行走。另外,若補湯酒放太多,對腸胃不好的人,可能引起食道炎、胃炎等。臨床上常收治不少民眾吃了辛辣火鍋,導致胃潰瘍發作。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姚建安表示,薑母鴨、麻辣鍋等食材都較為辛辣,尤其對腸胃道不舒服的人來說,吃多了更容易引發胃潰瘍等疾病發作。門診就常收治有民眾前一天晚上和好友聚會吃了薑母鴨或麻辣鍋,結果引發胃潰瘍而就診。
姚建安建議,平常就要保護腸胃道健康,例如三餐定時定量,工作壓力大也容易造成胃酸分泌多,因此,盡量在休閒時候學會放鬆。而腸胃不好的人,吃火鍋也要適可而止,不要因吃多了,引發腸胃道疾病發作。
醫師也提醒,火鍋湯底鹽分高,高血壓患者要注意,以免血管收縮、血壓上升。
2多3少 預防痛風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風溼病科主任劉丹青表示,要預防痛風,有高尿酸問題的病人日常飲食得記住「二多三少」口訣,即多喝水、多吃鹼性食物、少喝酒、少喝汽水及少吃高嘌呤食物。
劉丹青表示,高尿酸最常見的病症是痛風,但除了急性痛風須服用藥物治療外,對於一年發作超過四次以上者,更應注意預防措施。
在多喝水部分,醫師提醒病人留意尿液顏色,最好是淡黃色;多吃鹼性食物方面包括新鮮蔬菜和水果、牛奶及海藻等;少喝酒,因為酵母菌含大量嘌呤。
至於限制的高嘌呤食物,醫師提醒不要吃動物內臟,少吃紅肉、肉汁及海鮮,但豆類食品還是可以適量進食
;患者宜請教醫師,視個人情況做最好的飲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