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用手工做竹掃帚、揉墨、製銅鑼、製毛筆、金紙、手工汽水、刨棺木、畫門神、縫香包、編斗笠,這些技藝正在台灣某角落逐漸凋零,成為台灣老一代的記憶。四名輔仁大學畢業生廖祿禎、祁台穎、紀岱昀和林品儀,因製作畢業專題而把這些技藝一一記錄下來,並出版成《尋百工》,希望台灣民眾人人都是尋百工的作者。
十一月落幕的「二○一○年台灣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有個「失落的百工」展區。本來「失落的百工」只是四位大學生的畢業專題,卻感動了文創博覽會的參觀者,讓他們拿下今年香港的「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學生大獎」首獎,這些深入探訪台灣真情的角度,出版社主動邀請出版《尋百工》,讓百工故事給更多人知道。
雖然「失落的百工」是源自廖祿禎的靈感乍現,但他們強調,製作初衷只想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有失落的百工。「保留百工比讚嘆老師傅們的工藝來得重要。」廖祿禎認為,尋百工只是起點,百工的故事未必要他們來完成。
廖祿禎表示,書上都有百工們的聯絡方式,「只要每個人隨手拿起相機,替百工們留下影像,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百工就不會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