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春秋】貂蟬 史有其事卻非其人

玉指紅顏 |2010.12.23
765觀看次
字級

一部新《三國》的熱播,使民間傳說中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重現銀幕,扮演者以其高超的演技征服了億萬觀眾。近來翻閱《後漢書》時發現:《三國演義》中充當「美女間諜」的貂蟬,實際上是「史有其事,卻無其人」。

在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司徒王允為除國賊董卓,以義女貂蟬為餌,充當「美女間諜」,挑撥董卓與其義子呂布之間的猜忌,進而借呂之手成功殺董。這段美人計、連環計小說中描寫的是險象環生、高潮迭起,十分精采。

關於這段故事,民間野史也多有記載,一說認為貂蟬乃「山西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選入宮中,掌貂蟬官,故名貂蟬。」其結局是逃離戰亂,入庵為尼,後為曹操所逼,撲劍身亡;一說認為貂蟬乃天府人士,傳聞曾有人在成都北郊撿得一塊石碑,碑文曰:「貂蟬,王允歌姬也,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

儘管野史傳說言之鑿鑿,但史籍中的貂蟬卻是子虛烏有。專家學者們檢閱宋元以前的文獻,特別是可信度較高的史書,如西晉陳壽的《三國志》、東晉袁宏的《後漢紀》、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均發現:王允定計除董卓、董卓死於呂布之手確是事實,然「貂蟬」不見其人,「連環計」亦史無其事。

換言之,這段歷史事件是真實存在的,但不是「貂蟬」這個人所為。《後漢書.呂布傳》中明文記載:「卓又使布守中閣,布私與侍婢情通,益不自安。因往見司徒王允,自陳卓幾見殺之狀。」《三國志‧魏‧呂布臧洪傳》中也有相似記載:董卓「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兩部正史,都明確指出,與呂布私通的女子,是董卓的侍婢,並非王允的義女貂蟬。正是由於這段「外遇」,才使呂布、董卓反目成仇,動起刀子。

這段歷史事件,經過多年傳衍,便附會出野史和小說家筆下的「貂蟬拜月」、「王允獻貂蟬」、「連環計」、「鳳儀亭」等一系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精采故事。由此看來,貂蟬確實是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一個美人。

翻閱近年報章,有學者認為,羅貫中之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杜撰美女貂蟬,很有些坊間某些導演拍電影所遵循的「一斤情節=八兩打鬥+二兩私情」的拍攝理念和手法,加些「花椒麵」的味道。這番論斷,頗有道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