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雄性禿好發於三十歲後的男性,指的是前額髮線以M字型後退、頭頂則有大面積的O型禿髮,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面臨此困惱。一項最新調查顯示,高達八成患者曾用偏方應對,更有近兩成同時使用三種以上的偏方,醫師提醒,這種自創的「雞尾酒式療法」,不但沒有實證效果,反而拖延治療時機。
一家市調中心在十二月中旬,針對三百一十一名有掉髮問題、年紀在二十至五十五歲的男性,調查他們如何改善掉髮問題。近八成患者使用過偏方,以頭皮按摩、生髮水、薑汁抹頭等外力刺激為首選;有些人自認與睪固酮分泌過旺有關,所以喝四物湯等女性食療法來「中和」;更誇張的是,有人為了解決掉髮,連尿療法、洗髮精內加入粉狀避孕藥、塗明星花露水的方法都嘗試過。
受訪男性使用偏方的理由,是為了求快速、成本較低,因此當一種方法沒起色,就可能再更換其他方法或同時併用多種偏方,近兩成甚至使用超過三種偏方的「雞尾酒療法」,總計每月花費的成本至少兩千元,並不比正規治療藥便宜。
亞東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張英睿表示,坊間流傳的這些偏方,或許剛好對某些人有效果,但均沒有實證性的療效,因為雄性禿的成因,源自體內有一種酵素5α還原←,會使頭皮的睪固酮代謝成二氫睪固酮,這個代謝物使得毛囊萎縮,因此對症下藥的方式,必須用藥抑制此酵素,以減少二氫睪固酮產生。
許多患者對正規治療藥物有排斥,是擔心性功能障礙的副作用,張英睿說明,二氫睪固酮與性功能相關的游離睪固酮不一樣,加上國外的大型研究顯示,用藥與非用藥組,產生性功能障礙沒有顯著差異,因此臨床若有患者產生此問題,多半是心理因素作祟。
張英睿也提醒,如果在掉髮產生的三個月內接受治療,這時還屬於輕度雄性禿,多數能在用藥三個月後停掉髮、半年後開始生髮
;若到了雄性禿晚期才治療,尤其是前額全禿、只剩下後腦杓有頭髮者,這時恐怕就必須先植髮、再搭配藥物維持。
此外,治禿藥物會讓體內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降低,可能干擾日後對攝護腺疾病的判斷,張英睿建議用藥前,應先做一次PSA檢測為基準,之後若因小便不適到泌尿科就診時,主動告知醫師用此藥,讓醫師運用其他診斷方式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