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憂鬱症是老年期常見之精神疾病,由於精神醫療資源缺乏,社會對疾病的偏見,使得老年憂鬱症經常被疏忽,只有少於四分之一的患者接受治療,大部分的患者,由於初期無法好好治療,慢慢變得嚴重及慢性化。事實上經過適當的診斷及治療,老年憂鬱患者都能有不錯的療效,並可改善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流行率
老年憂鬱症盛行率平均介於百分之七點一至十五點九,重型憂鬱症約介於百分之一點八至九點四左右,輕型憂鬱症約介於百分之三點七至十六點二左右。台灣南部地區的老年憂鬱症調查大約在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左右,其中重型憂鬱症占百分之五點九。
病因與危險因子:
一、有憂鬱症的家族遺傳。
二、性別:在所有年齡層中,憂鬱症都是在女性較常見、女與男之比大約七十比三十左右。
三、神經生物危險因子:包括神經內分泌系統改變、腦部結構變化、神經適應性改變或神經營養缺乏。
四、身體疾病及殘障因素:身體疾病不僅引起憂鬱症,且由於憂鬱症更增加原先身體疾病之殘障程度,成一個惡性循環。
五、藥物:有許多藥物,會誘發憂鬱症,包括有抗高血壓藥、類固醇藥、止痛藥、抗巴金森氏病藥、毛地黃類藥等。
六、人格問題:人格較依賴,較差之適應行為及不適切之人際關係等特質,容易出現憂鬱症狀。
七、社會因素:鰥寡及離婚,社會階層低、獨居及少參與社交活動,及缺乏社會支持系統之老年人較易得憂鬱症。
八、營養狀態:營養不良也可能是造成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上)
(作者為慈悲基金會護智中心委員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