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漫談】漢唐盛世與酷吏政治

張天野 |2010.12.22
1063觀看次
字級

中國人提到太平盛世,公認有兩個朝代在這方面最好,那就是漢朝和唐朝。的確,一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使世界民族之林從此多了一個長盛不衰的民族--漢族;而盛唐的繁榮強盛,更使千年之後的華僑在海外的聚居區被稱為「唐人街」,而中國也被稱為「唐山」,永久地銘刻在無數華僑華裔的內心深處。

翻開史籍,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就在這兩個盛世朝代卻不約而同地出現了酷吏政治。難道中國古代的太平盛世和酷吏政治有著某種關聯嗎?

司馬遷在他的「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史記》中,首先寫了《酷吏列傳》,在這部列傳裡,司馬遷用詳實的筆墨刻畫了十位西漢酷吏,他們是呂后朝的侯封,景帝朝的晁錯和郅都,武帝朝的張湯、義縱、甯成、周陽由、趙禹、王溫舒、減宣和杜周;唐朝的酷吏則主要出現在武后執政時期,高宗時期的許敬宗和李義府,武后稱帝後的來俊臣、周興、索元禮、萬國俊等人。

什麼是酷吏呢?從字面上講,酷吏就是執法極其嚴酷的官吏。由於執法嚴酷,酷吏難免被朝野和百姓怨恨。

那麼皇帝為何又要任用酷吏呢?酷吏至少有以下幾大功用:其一鎮壓盜賊、嚴治百姓,酷吏絕對是把好手;其二打擊豪強、壓抑貴戚商賈,酷吏最為擅長;其三強制推行官方政策,酷吏絕不含糊,必定嚴格執行。鑑於酷吏如此稱心如意,皇帝有什麼理由不大肆任用呢?

呂后任呂抑劉,當然會受到擁劉派的極力反對,不用侯封這樣的酷吏,誰聽你呂后的啊

?漢景帝時期,諸侯國坐大,期間還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不用酷吏,景帝的錦繡江山怎麼會坐得穩?漢武帝朝,背棄了漢初制定的和親國策,對匈奴、西域連年用兵,自然朝野反對聲一片,皇帝要想特立獨行,乾綱獨斷,不用酷吏去壓制,怎能達到目的?

唐高宗想立武則天為后,受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幫老臣的反對,許敬宗、李義府先後跳出來支援,這兩人成了武后一黨,很殘酷地迫害那幫老臣,替武后牢牢握緊了天下權柄。

武后稱帝,建立武周政權,自然得到李唐「粉絲」們的反對,而女人當皇帝,也被世俗所不容,武后神經緊張,乃用酷吏來鎮壓控制局勢和言論。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西漢初年用黃老思想治理天下,而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從此占據中國思想界的主流。

無論道家還是儒家,講究的都是人治,而非法治。漢武帝、武則天這樣的帝王要想有所作為,以人治就完全行不通,而任用酷吏就往往會心想事成。

所以,漢唐盛世和酷吏政治還真是有某種神祕的因果聯繫呢。如果用放大鏡去看每個漢唐酷吏,我們就會發現,在這些酷吏的背後都有一個「酷帝」的影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