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嵌銅質酥油燈 高二○‧五厘米 清代 西藏
藏族的油燈造型獨特,工藝精巧,製作精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特別是有些加工手藝幾乎保持了原始的狀態,對於研究油燈的製作工藝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燈以銅質為基礎,在燈的座和盤的沿口,都有銀製的圖案,而在燈柱的中間,則嵌有主體的圖案。這些圖案以覆蓮形和捲草紋為主,表明了藏傳佛教的基本文化特徵。在燈柱中間的圖案中,鏤空的處理,使整個燈的裝飾更顯其精緻。
中國油燈的材質多樣,不同的材質和相同的材質都能夠反映出時代的特點。材質的不同,反映到造型上、裝飾上,也會有視覺上的差異。
比如金屬的油燈,在工藝上屬於澆鑄和打造,其造型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儘管戰國、秦漢時期有一些造型比較複雜的油燈,可是它們所具有的宮廷祭祀功用的特點,絕對是傾國之力,通常諸侯大臣乃至民間,幾乎是不可能獲得如此高的製造工藝。
而以泥土做胚胎的陶、瓷等,便於塑造,所以,造型上也有比較多的變化,也便於批量化的生產。因此,陶瓷油燈是世上見得比較多的品種。金屬油燈上的圖案,一般是用刀刻製,線條比較直和呆板;而陶瓷油燈上的圖案,通常是手工繪製,繪畫性較強,反映了民間繪畫的特點,其中的精品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民間繪畫藝術。木質的油燈便於雕刻,因此,往往表現出和民間木雕之間的關係。
油燈的主要材質分金屬和陶瓷兩大類。金屬油燈中有銅、鐵、錫、銀這幾種,其中的銅質油燈,在戰國、秦漢時期為青銅,以鑄造為主。此後有黃銅、紫銅以及其它雜銅,根據造型的不同,有鑄造和鍛造兩種工藝,還有兩者結合的工藝。
錫比較軟,不適宜做較複雜的造型,運用得並不廣泛。銀質油燈比較多見的是藏族的酥油燈,都是手工打造。金屬油燈中有些比較考究的是多種材質的混合,如銅嵌鐵、銀嵌銅等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