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葉落的聲音

文/鹿憶鹿 圖/吳毅平 |2010.12.13
951觀看次
字級

秋天一到,你想起那棵幾百年的銀杏,想起雨滴滴在銀杏上的夜晚。朋友曾經說,不希望自己是被描寫的對象;可你總是不經意地想起,生命中的歡愉與精采段落,或者不想與人細訴的難堪部分,只有他懂得,或願意傾聽。那些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你經過瀾滄江的心情。經過二十年,好像許多文字就是為他而寫。

人生到某一個年紀,計算時間常常是十年二十年為單位。

在寫〈合肥車站〉一文時,你記得幾個點。一九四九、一九八九,然後一九九九、二○○九,只是那幾個數字,生命的滄桑就不必多說了,想起來,只是語塞。年輕的父親,二十歲剛過,從阜陽到蚌埠,再到合肥、杭州,馬上就到了六十、七十歲!回鄉,見到從未謀面的四十幾歲的務農的兒子,長相有如一個模子出來。

二○○九年春天,站在合肥車站擁擠的人群中,首次見到與你有血緣關係的兄長,與父親首次的會晤遲了二十年。只是無語,真的無語,好像是一路踉蹌,逃難似的離開合肥車站,怕見到與父親一模一樣的人,恍惚間,亡故的父親立在眼前,告訴你,多吃一點麵條,要加辣椒嗎?受了風寒一定要吃辣椒,把一整盤紅豔吞進,有如燃燒百毒,驚天駭地後,恍如隔世,好了。

在昆明,才發現上次是二十年前,去大理,也是二十年前。二十幾歲的清秀女孩來找,她是二十年前那個聽大野狼故事的小女孩。

在昆明,想起吃藕粉的往事,想起喝咖啡的往事,是二十年前杭州的藕粉,還有二十年前深夜蓮花池的一杯咖啡。你走在蓮花池的那一段校園中,銀杏的葉子正在凋落,你聽到葉落的聲音。一片片扇墜的金黃飄落,像似飽嘗秋天的豐華後的滿足,自信而莊嚴地謝幕。

秋天以後,與朋友沿著怒江、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在大山與大江的壯闊中說二十年前的往事,二十年前是青春的愛戀,青春從來不會老去,愛戀癡情卻纏綿一生。朋友說,個人生涯的這樣那樣遺憾都隨秋陽蒸發,水流拋下一份濡濕的堅硬,深山的巨石是江水寂寞的角落。寂寞的需要,是同自己對話的需要。在怒江第一彎的某個角落,秋天後的黃葉飛揚著,水流將它帶去,帶去遠方。你到大理古城,將麗江的一張木刻版畫明信片寄給朋友,如同二十年前一樣,你堅信朋友會深切盼望,盼望收到你在大山大江之間捎去的想念,收到你一路平安的音訊。人生會不會再有一種可能,你與朋友再同行,走過二十年前的山徑或水邊?黃葉不再飛揚,夕陽使得風安靜下來。眼前葉子一片一片落下,你聆聽落葉細細呢喃,像似與秋山秋水道別的聲音。

回到你的台北,才發現小屋的櫻樹已然落盡了它的黃葉,乾淨的枝椏在深夜中伸展,有如頭角崢嶸的獸,地面上,這裡那裡都是一層層黃豔,在月光下,閃爍,猶自不肯歇息。你想起朋友應該此刻也擁有這樣的月色,在怒江丙中洛的夜晚,遏抑撥電話的衝動,台北也有滿天星斗嗎?擁擠到每顆星都屏息,而你在三千公尺的高黎貢山上,感動到淚流不止。

隔日清晨,你驅車過橋,臨溪而行,原來的桃樹莫名地被砍去,只見到李樹上有點點的白。原來,春天從不會老去。即使,不能桃李爭榮,李花仍自顧地自開了。

你心中記得一棵樹,小小的一棵梅樹,開在常玉書桌上的一個方形陶盆裡,瘦骨嶙峋的一小棵梅樹,襯在金綠色的背景中,遠望時像似分岔的大枯枝。仔細一看,梅樹枝椏盡頭有兩小枚葉片,有四五朵小花,你甚至還看到了枯枝上的一隻鳥。常玉的梅樹是一棵徹徹底底的枯黃,而枯黃當中偶露一絲微亮。你的心隱隱痛著,種那樣一棵梅樹,一定有巨大的深沉寂寞哀傷,沒有春天的心情,沒有花朵綻放的喜悅,只有孤鳥對著枯枝的孤寂。你真愛常玉的那棵梅樹,恨不能與之同時。

你也記得一棵開滿杏花的樹,在台北三峽遠遠的山中,你專程驅車去看過一回。不久,朋友說那棵杏樹枯了,死了,你不信,只記得那滿樹出塵的白,不似人間。

你心中當有一棵更美的樹,在異國的公園中,在深夜的大雨滂沱中。朋友寄了相片,讓你遙想那棵幾百年銀杏在秋天的容顏,葉片如金雨般莊嚴地飄落。每每想起,總要泫然,美麗到極致會有種悲傷,而悲傷是難以言宣的愛。

生命中有些情意或者超越了知己二字,像誰說過的話,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其實,你曾經想過,你要為一棵美麗的銀杏寫一本書的,或者,你要為某人寫一本書,感念那一生一世的相知相惜,說此生無以為報。

這些年,你經歷過一些不愉快的事,自己都以為要聲嘶力竭去辯護,未料烏雲散去、雨過天青之際,才驚覺你不曾在意過,有些名字連提都不值得提起。

花枯,葉落,中年以後,你欣賞的,原是生命的一分從容,優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