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得失兩茫茫」,語出辛棄疾(稼軒)〈讀書〉:「是非得失兩茫茫,閒把遺書細較量。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詩人說道,已退居在野的我,對於人生之是非得失仍有茫茫之感,得閒便把前人著作拿來再細細品嘗。一旦讀到古人富有興味的經歷,頓有似曾相識之感,不免失笑,便起身走到長廊處捧腹不已。
辛棄疾以詞稱雄於世,是兩宋現存詞作最多的作家。其詞作風格多樣,既有以淑世為主的,亦有婉約之表現者,大為開拓詞作的題材與內容,歷來評價甚高。
相較之下,其詩作反為其詞之盛名所掩,較少受人矚目。其實,稼軒詩也有許多可觀者。稼軒詩大多抒寫其退居心緒,詩風平易,除吟詠性情外,亦富有理趣,甚至諧趣,這首〈讀書〉詩便展現了稼軒詩趣味的一面。因此,透過稼軒詩,似乎更能完整地理解稼軒整個人的性情。
此詩題為「讀書」,首二句乍看頗有因人生失意而興發是非得失的感慨,繼而轉移至書本中向前賢尋求共鳴之態,與一般詩人類似之「讀書」主題詩大致相似。
然而,後二句卻彰顯了稼軒性格中詼諧的一面。當他在書本裡看到古人曾與自己一樣得意用世,且失意出世的經歷時,不免生發心有戚戚焉之感,原來士人之出處進退的課題,自古至今依舊不變。
古今心靈所面對的是非成敗都是一樣的,前人之苦惱,今人一樣得面對。看到這裡,稼軒或許已了然,何必細細較量這些呢,對於自己的苦尋答案亦感到失笑,乃捧腹不已。特別是這「堪笑處」與「摩腹步長廊」的畫面尤其令人發噱,此中展現之詼趣,與稼軒詞之豪放或婉約風格,迥然不同,由此亦可見稼軒真性情的一面。
稼軒此詩,不免令人聯想另一位宋代詞人吳潛〈水調歌頭〉:「濟時心,憂國志,問穹蒼。是非得失,成敗何用苦論量。」吳潛對人生之成敗得失一樣發出「是非得失,成敗何用苦論量」之洞見,可知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是以,「是非成敗轉頭空」(楊慎〈臨江仙〉),到最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臨江仙〉)了,確實如此。唯其能夠超脫是非成敗得失之境,乃得「笑」談人間萬古事。稼軒之摩腹大笑,想來是有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