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疾病管制局昨天公布國內首例「極可能」新型庫賈氏病案例,也就是感染牛海綿狀腦病引起的狂牛症。這名三十六歲男子兩年前發病,今年五月死亡,雖然其臨床症狀、腦波檢查結果及曾旅居英國八年,與狂牛症有相當高的吻合度,不過家屬拒絕接受病理切片與解剖,因此雖然無法排除此案例,但也無法確認。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這名男子曾在民國七十八至八十六年赴英國曼徹斯特讀書,時值英國狂牛症高峰期間,兩年前開始出現記憶障礙與嗜睡等症狀,去年三月被醫院通報為疑似庫賈氏病,疾管局曾召開審查會議,當時就無法排除為新型庫賈氏病,但家屬拒絕進行扁桃腺切片,死亡後遺體也拒絕解剖而火化。
這起案例昨天被媒體率先披露,林頂否認刻意隱瞞,他強調,疾管局雖有追蹤此個案,案例也曾發表在國際期刊,由於始終未能有確切的病理證據,因此沒有主動對外說明。
由於新型庫賈氏病跟牛海綿狀腦病有關,林頂指出,若食用了疫區的牛肉,就不排除有感染的風險,雖然新型庫賈氏病不會直接人傳人,不過仍可能因為輸血、器官移植等途徑傳給他人。
因此疾管局對此病的感控作為比照傳統型庫賈氏病,林頂表示,除了對侵入性醫療行為的器具與他人完全區隔,同時追查個案的捐血紀錄,發現他十年前曾捐血一次,兩名受血者之中,一人去年因手術引起的敗血症死亡,另一人仍健在,目前文獻資料顯示,受血者若七年內沒發病就無風險。
國內去年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由於美國曾是狂牛症疫區,也曾在國內引起新型庫賈氏病的疑慮,林頂重申,此個案跟國內開放牛肉政策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