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縣重慶國中老師李俊德昨天到教育部陳情,控訴他任教的重慶國中違反常態編班規定,將國三學生的英、數、自然三科總成績以「統包方式」進行A、B班能力分組,學生從早自習就開始分組跑班,並將成績較好的A組班集中在導師辨公室周圍,成績較差的B組班級置於學校邊陲,是「陽奉陰違的謊言教育」;教育部表示,將請台北縣政府於一周內查明。
李俊德說,他從九月向台北縣教育局以電子郵件舉發,並與校長溝通,還向教育部、監察院甚至總統陳情,花了近三個月跑行政程序申訴學校違法分班,台北縣教育局卻回應,「統包分班」是考量學生分組成績、師資及排配課,並非能力分班,令他無法接受。
李俊德表示,教育不能有差別待遇,學校更不應以能力分班給孩子貼標籤,造成孩子以成績好壞區分彼此,校內氣氛不佳,絕非教育之福。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常態編班是基本的教育理念與原則,若國中校長不能堅持這樣的教育原則,而向家長屈服,「這樣的國中校長不配考績甲等、依國民教育法也不得考績甲等」,已由國教司向北縣教育局說明常態編班原則,並行文給各縣市教育局,重申常態編班相關規定。
吳清基也呼籲家長「不要炒短線」,尤其能力分班有學習壓力,只重視智育,不利全人教育,孩子的心態發展也會較「自私自利、只顧成績」。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全國仍有百分之五十一點八的國中沒有落實常態編班,正因為「能力分班開了很大的後門」,希望教育部重新檢視能力分班的規定,並追究北縣教育局行政責任。
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說,國二、國三依法可以能力分組,但部分學校執行時,可能會有瑕疵,讓人感覺是「變相能力編班」,但只要學校沒有依常態編班及能力分組準則執行,校長及相關人員都要受懲處,而「統包分班」的確違反能力分組規定,教育部會請台北縣政府在一周內調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