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郭書宏專題報導】跆拳道國手楊淑君在廣州亞運跆拳賽中被判失格事件,在國內掀起一股反韓風,小到部落格大到臉書,網友一致的反應就是「反韓」,甚至用激烈的方式,夾雜著國罵或情緒性的語言,想反韓就要拒韓貨,但生活周遭有多少韓製品,你發現了嗎?
「反韓事件」就正面來看,是台灣人為支持國家與選手的榮耀,這種團結一致的立場,確實該感到欣慰;但是,觀之這波反韓情緒,已不只是在網路討論或口語謾罵而已,有商家公然在自家店裡摔壞韓製商品以表「愛國」,但經由電視媒體的一再播放,似乎傳達了一種不理性的情緒作為。試想,這樣的反韓運動,真的就與「韓」切割了嗎?以民生最基本的食、衣、電器用品,不乏一堆「made in Korea」,事實上,台灣早已經被「韓製品」給攻陷了。
家電 銷售減兩成
楊淑君事件讓國內多家3C電器業者,以砸毀南韓製的電腦螢幕,退韓貨,全面拒賣韓國貨品,向世跆總會表達強烈不滿與抗議,縱使此舉真能替楊淑君出氣,卻無法阻止韓國家電以符合市場需求的領先科技與時尚設計,逐步追趕上許多歐美、日系及台灣品牌,在全球3C產品占有一席之地。
韓劇在全亞洲搶足了風頭,拜韓劇俊男美女之賜,讓十幾年前還屬於次級、低價品的韓國家電,幾年間大步超越國貨,甚至是日本貨,售價也擺脫「低價」層級,如今韓國的LG和三星,不但攻占國內各大家電行與大賣場,成為優質家電和手機的表徵,也讓韓國家電與流行時尚畫上等號。
走訪國內各大電器行,業者紛紛表示,本是二線品牌韓國家電,這幾年來已是不容忽視的銷售主力,韓製家電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強顧客口碑、保固承諾、售後服務,同時力爭上游向高品質、精緻化邁進。
時間拉回十多年前,大多數台灣人都沒聽過「LG」,其實,它前身就是金星(Gold Star),直到二○○一年,金星直接在台灣設立分公司,且以LG品牌再出發,引進滾筒洗衣機、電漿電視、對開式冰箱、彩色冷氣,配合哈韓風潮,日前還邀請侯佩岑代言,LG已成功打造時尚、高貴的形象。
另一個無法忽視的韓國大廠│三星,其推陳出新的數位相機、液晶面板、手機,以及電腦周邊商品,更是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者,目前的全年平均營收,遠超過一般開發中國家全年所得。
然而,這次的反韓運動,是否已波及在台銷售比頗高的LG及三星家電?量販業者指出,近期民眾排韓情緒明顯,不少消費者直言拒買韓貨,因此賣場短期內銷量會減縮二成,主要促銷區會以本土商品取代韓貨,但業者認為,這只是過度時期,家電類產品最終仍會回歸實用的基本面向。
美食 客源已回流
韓式料理進駐台灣,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漸蔚為風潮,在台灣還有韓國街可以買到在地韓國調味料,可見韓式料理也征服了台灣人的「味蕾」。
韓式料理林老闆就指出,當初看準台灣人喜愛異國料理,而韓國又位處亞洲鄰國,飲食習慣相近,因此引進韓式料理。林老闆提到,韓式料理受歡迎的原因,不外乎是因料理「重口味」,有增進食慾的功能,而韓國又以醃製品居多,如最著名的泡菜,是韓式料理不可或缺的前菜之一,主菜則以烤肉以及人蔘雞為主。
談到這次拒韓效應,林老闆有感而發的說:「從來沒有想過,會因為楊淑君事件,導致店裡的生意受到衝擊」。以去年十一月的客源來比較,今年的客源少了百分之十五左右,但伴隨事件落幕,客源也有逐漸回流的趨勢。林老闆笑說,客源大多都是老主顧,可想而知,一定會再回來,畢竟「韓式料理」在台灣以行之有年,也有穩定的顧客群,想真正切割「不大可能」。
服飾 幾不受影響
「made in Korea」的服飾,進軍台灣,以版型獨特不易撞衫,主打女性市場。以往服飾市場,一直都是日系以及歐服「獨占鰲頭」,但隨著韓劇盛行,劇中女星的穿著,逐漸成為台灣年輕女孩的「穿衣指標」。
韓版精品服飾,價格較貴,專跑單幫的網路賣家小香就指出,賣場中的服飾,大多都要親自前往韓國服飾大營「東大門」挑選,每件服飾都有其獨特性,材質也不輸專櫃,但價格往往不是「平易近人」,卻還能吸引大批民眾購買,小香說,「撞衫率低」以及「韓版衣的獨特性」,才是購買者下手的「關鍵」。
在台打著「made in Korea」名號的韓國精品服飾,隨處可見,日前還有業者,看準韓服市場的商機,以廉價的大陸製衣「魚目混珠」,將產地改成韓國,價格都能翻好幾倍,由此可見,韓服不僅席捲台灣市場,而且持續加溫中。
針對日前「拒韓」事件,韓服精品市場倒是沒有太大損失,五分埔精品店老闆黃小姐指出,會買的人還是會買,想切割有一定的難度,隨著此事件的退燒效應,實際上對韓服精品的打擊,可以算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