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普及威脅傳統報紙、紙本書生存,同時卻也為後者開啟了新的營收模式。維基媒體共同創辦人、四十四歲的吉姆‧威爾斯(Jimmy Wales)說,報紙和書籍的壽命還很長,遠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糟糕。
維基媒體是非營利組織,旗下有用戶創建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維基百科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調研公司尼爾森數據顯示,二○一○五月,維基百科獨立用戶訪問量排名第六,位居谷歌(Google)、雅虎(Yahoo)、微軟(Microsoft)、臉書(Facebook)和eBay之後。
隨著無線網路鋪天蓋地的鋪設,以及針對智慧手機和收費應用軟體(app)的風行,業務每況愈下的傳統報紙,在與網路媒體的既競爭又合作的角力中被迫轉向數位化,現在他們體認到該是扭轉劣勢的時候,新聞服務供應商、雜誌出版業躊躇滿志,將針對數位化內容向讀者收費。
部分業者開始透過亞馬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提供數位內容訂閱服務。一些媒體公司正在實驗新付款系統,讓使用者下載app後按期付費;部分媒體公司則在研究微型付費系統,讀者每點閱一則新聞報導,就收取數美分費用;可從預付卡帳戶扣款,或是併入iPad等行動裝置的無線服務帳單。
威爾斯說:「iPad或Kindle的『應用』模式為報紙提供了新的機會。如果可以在iPad閱讀,價格又合理,相信微型支付模式會帶給人們一種購買衝動。」
雖然目前微型付費尚未起飛,威爾斯認為前途看好;但他對報紙網站收費的成效則存疑,因為網站沒有智慧手機帳單這樣方便的付費系統。威爾斯說:「我不會從錢包中掏出信用卡,太麻煩了。但如果僅僅點擊幾下就可以獲得所需內容,我願意為此支付少許費用,因為很值得。」
目前報紙網路收費最成功的新聞集團《華爾街日報》,及新聞集團旗下的倫敦《泰晤士報》也改採收費制度。
至於在已然確立的內容數位化現在,報紙和書籍是否終將淘汰?威爾斯對傳統媒體前途相當樂觀,他說實際情況也沒那麼糟糕,報紙和書籍的壽命還很長。他舉了個例子:「列印是一項令人吃驚的技術,廉價、靈活,不用擔心電池續航時間問題。」如果去海邊,他會選擇帶一本書,他可不願意電子書閱讀器被風沙刮壞。
Wikipedia
免費的知識花園
當其他新聞機構想方設法,紛紛說服數位內容讀者付費時,威爾斯仍堅持維基百科應該維持非盈利性質,持續開發,但不提供廣告。
維基百科擁有三百多萬個英語詞條,遠高於傳統的百科全書詞條數量。與此同時,維基百科正在拓展其他語言詞條。目前維基百科法語詞條數量近一百萬,德語詞條數量更多。上月初,威爾斯表示維基於印度設立美國本土外第一個辦公據點,目標是在二○一五年前讓維基百科能以印度前十大方言建立「至少十萬篇實質文章」。
威爾斯說,印度有超過二十種方言,因此有必要鼓勵數百萬不會說英語的人「(上網)貢獻內容」。
與谷歌、亞馬遜或eBay創始人相比,威爾斯的財富遜色許多。這甚至讓人誤以為威爾斯對賺錢不感興趣,事實不然。威爾斯二○○四年十月成為新公司Wikia的共同創辦人,可提供廣告服務。維基百科對Wikia的簡介如下:原名:Wiki cities,中文:維基城,中文稱之為維卡或維基亞,是一個Wiki農場。
Wiki農場?再來看看維基百科是怎麼解釋的:Wiki農場是指提供Wiki系統(通常是多個)寄存的伺服器。傳統上,用戶自行設立Wiki系統需要使用有提供數據庫的伺服器,而且需要一定網路知識及技術,Wiki農場則只須用戶登記後便可建立個人的Wiki系統,方便沒有相關設置和技術的用戶。維基農場提供的服務可分為免費及收費,免費服務通常會在Wiki頁面置放廣告,而收費服務多提供較大數據庫容量及其他增值服務。
猶如一個神經元可以經由突觸將訊息傳送到另一個神經元,網路百科跳轉連結式的查詢方式帶給人們許多學習的樂趣:從「維基百科」,我們追索到「Wikia」,然後為了解開疑惑,再到了「Wiki農場」。維基百科就像一個廣衾無垠的大花園,使用者就像蜜蜂從這朵花到那朵花,以這個詞條為起點,連結到下一個詞條,過程中我們汲取所需的知識花蜜,並在某個適當的時機回饋給維基百科,完成授粉,同時讓這座知識花園欣欣向榮。
身為這座花園的守護者之一,威爾斯說:「透過維基百科盈利不合適,人們訪問維基百科是為了學習,我們不能將其商業化,但可以經由其他服務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