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陣子,媒體經常報導一些青少年偏差行為,像是校園霸凌、飆車,以及虐待動物、燒課桌椅等等,並感嘆世風日下,今天的青少年越來越頑劣。
今天的青少年是否更加頑劣,無從比較,因為時空環境不同,網路發達造成青少年偏差行為事件可以迅速傳播,少子化造成父母溺愛,都會助長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增生。
或許我們應該這麼問,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怎麼了?怎麼只剩下小打小鬧式的破壞社會秩序的偏差行為,再沒有撼動世界的大規模學生運動?青年人也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只能搞點小破壞,卻撼動不了這個世界?
甚至於我認為,正是今天的青年世代再也無法推動改變世界的大運動,發洩式的青少年偏差行為才會越來越多。因為青少年面對未來的焦慮徬徨,以及成年人宰制整個社會的無力感,苦悶無法宣洩,只好鬧事。
然而,無論是飆車、打架、校園霸凌、虐待動物,還是不讓坐、沒禮貌等等偏差行為,其實都是處於不知如何處理自己正在長大的身體的青少年的一種焦慮和求救的表現。他們之所以到處破壞不斷惡搞,是希望能被成人關心與注意,依據調查統計,孩子們最希望的事情就是父母能夠陪伴他們。
日漸嚴重的青少年偏差行為,其實是孩子的吶喊呼救聲,如果成人社會都只會指責批評青少年的偏差行為,甚至有某市長候選人說,要撒豆子讓飆車族跌倒受傷,這些聽在青少年耳裡只會令其更判逆更想要惡搞。隨著互相誤解日深而越來越嚴重,各種青少年偏差行為還會繼續上演,且越演越烈。
別再拿出道德規範來強逼青少年遵守了,他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成年人社會的愛、關懷、照顧、包容、理解與接納。
羽盷(台北市/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