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快又好 美國媒體反省 台灣也應反思 檢討公共工程緩慢因素 讓行動更有效
報載大陸的京滬高鐵最近全線鋪通,北京到上海只要四小時,美國媒體報導,這相當於從紐約到華盛頓只需一小時,比美國Acela高鐵節省一半時間。

美國《福斯新聞網》指出,中國高鐵近五年的發展,讓美國看起來像是第三世界國家;文中特別強調大陸完成重大工程的「迅速」,凸顯美國臃腫的官僚體系的緩慢,如果美國希望增加就業,改善破舊落後的基礎設施,必須學習中國,讓行動更有效。
美國媒體反省,台灣也應反思。
台灣的公共工程施工非常、非常緩慢,最近某縣市的鄉鎮,預備拓寬一段兩百五十公尺的道路,工程期要一年多,怎麼可能要這麼久?再看看台北捷運,從南港站延伸到南港展覽館站,不過一公里多,蓋了三、四年還沒完工。
而捷運板南線當年興建時,費時經年,忠孝東路的圍籬一搭多年,交通黑暗期長得令人無法忍受,曾有媒體諷刺為「中國歷史上三大工程」,一個是萬里長城,一個是都江堰,另一個就是捷運板南線。
在台灣,隨時可看到工程開挖後就停擺,若是闢建公園或其他公共設施也就罷了,偏偏許多是道路拓寬,把道路圍起來,交通大打結,工地卻不見人影,問原因沒人知道,打電話去政府機構詢問,各單位推來推去,就是不知道是誰負責。
公共工程緩慢,也許有地質等專業問題,但不盡然全是,可能土地徵收不易,地主不滿徵收價格而抗爭,這就如同美國媒體所批評「臃腫的官僚體系」,台灣亦然。
美國學者指出,民主政治體制由上到下、分官設職,分層負責體制龐大,是最佳的集體責任制,但這種信念早已解體,公共事務的複雜化,使官員只管公文層轉,沒有人願意負責,行政效率非常低落。
選舉到了,候選人盡打高空,談的多是「政治」,甚至人身攻擊、口水戰,究竟誰執政才能提高「行政效率」?這是選民要睜大眼睛,仔細思量的問題。
白佩如(台北市/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