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日前校務會議,一口氣通過五個研究所合併案,引發遭整併研究所「片面逼婚」的質疑。但校方表示,研議系所整併已有兩年,今年才「積極媒合」,不能說不尊重遭整併的單位。
預計整併的研究所都是沒有大學部的獨立所,包括要併入教育系的生命教育所、併入語創系的台文所、併入文創產業經營系的文教法律所,以及課程與教學所和教育傳播與科技所兩所合併。
這些獨立所大多是成立十年內的年輕研究所,當時為因應少子化、流浪教師等問題,師院轉型,鼓勵多元發展下的產物。但現在校方以「考量學校整體規畫、未來發展前瞻性」等理由決定讓其消失。雖然這起風波可能只是北教大「茶壺裡的風暴」,但師範體系大學轉型的成效,從中也可略窺一二。
教育傳播科技所所長李宗薇表示,系所整併完全是「由上而下」,少數學校高層決定獨立所的命運,遭整併的所完全被排除在決策外;且學校以獨立所教師員額未達教育部「總量管制」新標準,要求系所整併,但學校卻保留可聘的教師員額不支援。
文教法律所所長周志宏則認為,當初這些所的成立,都是經教育部審查通過,有其特色與發展性,現在則是「為整併而整併」;且教育部新規定,獨立所招收十五個學生,要五個老師,這是以往沒有的,為何可溯及既往?
北教大主秘鄭崇趁坦承,當初學校規畫這麼多研究所,「企圖心是有點大」,但現在整併的系所各有互補性,且獨立所的教師員額不符教育部規定,學生遭減招,恐危急學校營運。他也提到,若研究所老師太少,也不利學生多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