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天是世界兒童人權日,台灣的兒童人權是否逐年提高?一項調查顯示,台灣兒童喜歡上學的比率下降,學校設備破舊的狀況逐年提高。令人憂心的是,家庭成長權大幅退步,家庭陪伴、溝通以及照顧均明顯退步,值得家長及社會重視。
兒福聯盟昨天公布二○一○年兒童人權整體表現檢視報告,比較九十七年到今年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儘管景氣回升,但在基本人權的表現上,兒童貧窮的狀況較過去嚴重,更多孩子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滿足。孩子自認家庭物質匱乏,或是家裡經濟困難,要打包營養午餐帶回家的情況,比前幾年來得多。
在教育權表現上,超過五成的台灣兒童比以前不愛上學,覺得學校功課壓力大。在心理健康方面,調查發現,孩子的孤單比率下降,快樂比率也下降,喜歡當下生活的比率不到四成。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指出,這次調查顯示,台灣兒童的家庭成長權呈現大幅退步,有一成的孩子要自備三餐,也有一成的孩子坦承家中無法陪伴、照顧。她表示,都會區的家長工作忙碌,親子相處的時間不多,距離也會愈來愈遙遠。
至於弱勢家庭多只有單親,或是隔代教養,甚至父母工作不穩定、吸毒,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不到滿足。王育敏指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必須建立家庭的價值與功能,愛孩子就要謹記三三三守則,包括:每天擁抱三十秒,傾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