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牽線 康熙遇上路易十四

 |2010.11.19
194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故宮博物院昨天與法國吉美博物館簽署長期合作備忘錄,吉美博物館明年將借展給故宮主辦「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未來並將「無限制」借展給故宮南院。這不但是故宮首次與國際大館簽署長期合作備忘錄,也是以收藏亞洲藝術聞名的吉美博物館,頭一回與國外博物館簽約長期合作。

故宮院長周功鑫昨天與吉美博物館館長賈克‧吉耶斯簽約時表示,故宮曾在法國大皇宮舉辦「帝國的回憶」及道教特展,與吉美博物館往來密切,加上周功鑫與賈克‧吉耶斯還是巴黎第四大學的學姊、弟關係,因而促成兩館長期就展覽、人員交流及學術研究各方面進行合作。此外,吉美博物館計畫五年後,當故宮南院開幕時辦「高棉王國佛教藝術展」,未來也會「無限制」借展給故宮南院。

在明年國慶期間舉辦的康熙展,包括法國國家圖書館以及吉美博物館、凡爾賽宮、羅浮宮等十家法國博物館,將借出康熙時期赴法的貿易瓷、當時法國人向中國訂購的瓷器及路易十四的肖像畫等文物,並藉由康熙時期模仿歐洲科學儀器的物件,及法國模仿中國青花瓷器,呈現東西方企圖透過模倣來理解雙方的科學與藝術。

周功鑫表示,康熙展的核心將鎖定兩位東西方明君,藉文物再現其人、家庭、事功、藝術成就及當年中西文化交流盛況。她指出,路易十四在羅浮宮創設皇家科學院,成功的把歐洲科學研究的中心從羅馬轉移到巴黎,日後並派出五位具科學家身分的耶穌會教士到中國,清廷的「造辦處」的許多規制即受到法國皇家科學院影響。

賈克‧吉耶斯則說,在法國君王中,路易十四的統治時間最長,他將知識分子及文化人聚集到宮廷,成功達成中央集權目的,讓法國的藝術文化、醫學、科學、藝術的發展達到顛峰。當時出現第一部由耶穌會教士編纂的「中法辭典」也彰顯當時歐洲傳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吉美博物館是由法國里昂工業家愛米爾‧吉美規畫,成立時最初目的在展示埃及、古希臘羅馬及亞洲國家的宗教文物,所以接受一批由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在敦煌探險時所獲取的藝術品。

法國後來進行國立博物館收藏重組,吉美博物館將埃及收藏轉讓給羅浮宮,羅浮宮則以亞洲藝術部門作為回贈,自此,吉美博物館成為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該館最著名的收藏有敦煌藝術品、中國和日本瓷器,以及高棉、柬埔寨藝術,收藏的亞洲藝術逾十二萬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