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六十二歲老翁,十七年前罹患鼻咽癌第三期,治療後,多年來病情獲得控制;直到今年九月,聽力受損而就醫,才發現病情復發,並已侵犯至頭顱底部,情況危急。如繼續接受傳統放射治療,可能造成骨頭損壞、血管破裂,醫師採用最新螺旋斷層放射療法,經一個半月,腫瘤完全消除,恢復情況良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也是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認為,病患以前接受過高劑量放射治療,如現在繼續治療,恐引起嚴重併發症,如聽覺喪失、血管破裂、骨頭壞死;而傳統療法耗時耗力,老翁身體與心理可能也無法負荷。於是,他採用今年引進癌症醫院的療法「螺旋斷層放射治療(TOMO)」進行療程共二十次,配合每周標靶注射,短短一個半月,蔓延至頭部的腫瘤已完全消除,病情再度獲得控制,病患也無任何副作用產生。
邱仲峰說,螺旋斷層放射療法大約四年前從美國開始發展,今年首次引進北醫。目前全台灣螺旋斷層放射治療機,數量只有八台。他說,此療法最大特點,在於以往如果腫瘤多處轉移,病患一次只能治療一個部位,治療時間長,也無法一次顧到所有腫瘤;螺旋斷層放射能夠一次針對所有不同的腫瘤部位,放射出不同放射線。另外,螺旋斷層放射治療引發的副作用較小,也適合已接受過其他放射治療,後來卻復發的病患。
他表示,以前腫瘤多處轉移的病患,通常容易被醫師判定為「沒救」;然而,自從此療法問世,類似張姓老翁的成功案例會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