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裡,處處在動土更新,高樓取代了矮屋,大廈蓋住了公寓,固然因此增添時尚與便利,但老建築的溫暖卻隨著科技幾乎消失無形,厚重的大門將鄰里相隔,智慧的尖端設備減損親手的操持,總讓我不時感到惆悵。世間事可能都像這般魚與熊掌難以兼得吧!新舊相容並蓄,得多一些機緣。
那天,我來到天母德行東路盡頭的一條山路邊,朋友的老母親就住在幾乎要傾頹的老舊村落裡。
我必須承認,老舊帶來一種破敗的觀感,我並不全然能適應,上海的住家周邊,就有一排我希望它快點改建的老房子,好讓住家環境更寬敞舒適。好幾次,先生要我別「自私得只顧自己」,真要改建,原來的住戶往哪搬呀?!我也覺得這的確是個問題,但是,時代變遷,本來就要新舊輪替,更何況,馬路這一頭已全面蓋起高樓,那一邊又為何原地不動呢?整體景觀很不協調耶!
比較起上海,這個山邊的村落又為什麼反其道的讓我因它的老舊益發愛極了呢?必是因為紅花綠草與陽光的關係吧!低矮的廊前,人人都種了不知名的小花,就因為不知名,反而更添動人情韻,在陽光下,在雨點中,經常一顫一顫的流露嬌容,像鄰家女孩般調皮又害羞,在家園中,安心的吐露著芬芳。
打開會發出咿咿呀呀聲的紗門,朋友的老母親笑皺了一臉,要我趕快嘗嘗她剛炒好的花生米,我嚼碎一粒在口中,居然有點哽咽。現代人有太多的便利商店、百貨公司、網購,可以買到最方便的食物,那裡肯花一下午對著大鍋翻翻炒炒?老母親以此待客,連老鄰居都受惠,一個媽媽打門前經過,聞到香味,抓了一把回去。
沒錯,上海的住家就是缺了這點鄰里相聞的味道,我覺得住在裡面非常寂寞,反而是德行東路的老村落,卻不斷呼喚我前去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