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灣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鴻禧藝術基金會合辦「劍舞楚天酖越王勾踐劍暨楚國出土文物展」,二十日起至明年二月十三日在台博館展出一百一十八件戰國楚文化的出土文物,包括首次來台展出、越王勾踐曾使用的「越王勾踐劍」,以及「龍耳銅方壺」、「漆木匜形杯」等三件一級文物,搶先在昨天舉行的開箱記者會中亮相。
台灣博物館表示,湖北省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故地,湖北省博物館以收藏豐富的楚文物聞名,尤以「越王勾踐劍」以及名列二○○三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戰國時代「楚國古墓九連墩」出土文物,最能展現戰國時代楚國文化的輝煌燦爛,而大量出土的青銅器、玉器、漆器等與禮制相關的文物,最能凸顯楚國藝術的豐富多元性。
這次「劍舞楚天」特展除有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劍」外,還有代表戰國時期楚文化的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九連墩古墓群的出土精品,共計一百一十八件,其中包括十六件一級文物,是國內近年來最齊全而完整的楚國文物特展。
昨天首件開箱亮相的「龍耳銅方壺」為酒器,壺肩部兩側各有一龍形附耳,壺蓋飾有鏤空花瓣,瓣上飾鳳尾紋、雲紋、蟠螭紋,製作技術精巧;隨後開箱的「漆木匜形杯」同為酒器,蓋面浮雕一鳥三蛇,鳥、蛇上繪形體、羽毛、鱗片的輪廓,而器身雕刻成鳳形,鳳口銜珠,造型別緻。
壓軸的開箱文物,則是備受外界關注的「越王勾踐劍」。此劍是春秋晚期赫赫有名的五霸之一酖越王勾踐的自作用劍,其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十一道同心圓圈紋,劍身滿布菱形暗紋,劍格兩面分別鑲嵌藍色琉璃與綠松石,劍身近格處刻有二行八字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中國著名史學家郭沫若曾以「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讚歎此劍為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