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諾貝爾 物理獎得主:選定方向 樂在其中

 |2010.11.16
175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凡事不要問結果,也不要為了某些目的才去做,而應看自己有沒有興趣!」上月才榮獲諾貝爾物理獎桂冠的俄裔科學家康士坦丁諾伏西羅夫(Konstantin Novoselov),來台訪問。他昨天再三提醒台灣有意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年經學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選定方向,就全心投入,並且樂在其中。

諾伏西羅夫是以石墨烯(grapheme)的突出研究成果,和他的恩師安德魯蓋姆(Andre Geim)一起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獎。他今年才三十六歲,應邀來台參加中央研究院研討會。

他強調,電腦並不是比爾蓋茲發明的,而是由一群物理及工程領域的人同心合力發明的成果,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人類今天就不會享有電腦的便利性,可見基礎研究對社會發展的重要。

「Enjoy it!」他一再建議,想投入基礎科學的年輕學生,一定要保持高度興趣,這樣才能做得快樂、做得長久;像他就非常喜歡做實驗,因為那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諾伏西羅夫並不是工作狂。他說,每周五晚上,他和老師、研究夥伴都會做些有趣的實驗,稱為「周五夜實驗」。他的老師蓋姆就曾利用超高磁力,讓一隻青蛙飄浮在空中,一舉拿下二○○○年「搞笑諾貝爾獎」。

諾伏西羅夫從壁虎可以輕易攀附在牆上的觀察中,找到一種黏性非常強的聚合物,進而研發出一種名為「Gecko」的膠帶,不僅論文發表於《科學美國人》期刊,更引起一些廠商的興趣,打算全力開發。

國科會特約博士後研究學者莊鎮宇形容,諾伏西羅夫是個有趣且幽默的科學家,這可能和師承安德魯蓋姆有關,雖然個性灑脫,但只要一接觸到研究,就一頭鑽入,且樂在其中,這也正是國內年輕學生普遍欠缺的人格特質。

他說,諾伏西羅夫並不是個天才型資優生,在俄羅斯大學就讀時,英文和一些一般性科目,他都只拿B的成績,一點也不突出,頂多只是中等以上程度。但他卻不會侷限自己的想法,而這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終於帶領他走上學術界頂端。

因此,莊鎮宇建議教育當局,應擺脫凡事都有標準答案的教育模式,因為會得諾貝爾獎的點子,從來不是從課本中學到的。諾伏西羅夫也相當認同這種理念,他一再強調,唯有培養高度興趣,並放縱自己的腦袋瓜,才能開創全新領域,寫下歷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