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飆漲 物價蠢動 未來恐持續 降關稅僅短期因應 須擬定長期策略 穩定民生
報載由於氣候變遷,及美國祭出二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預期美元持續走貶,造成糖、小麥、黃豆等國際原物料飆漲,將衝擊民生消費,糖價、食用油、飲料等都要調整價格。

而且,QE2可能引發全球通貨膨脹連鎖反應,而經建會預估,台灣明年將出現物價上漲壓力。財政部昨天召開關稅稅率委員會,決議機動調降四項原物料關稅,以因應國際大宗物資上漲,國內物價蠢動。
當然,調降關稅是因應之道之一,但只是短期策略,過去已多次實施,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通膨、物價上漲可能持續,必須有長遠的通盤政策,正如財政部關政司長王亮所言,如果過度長期機動調降,就不機動了,應修法直接調降稅率;消保會主委陳冲也表示,調降關稅只是政府盡一點小力量抑制物價,對進口原物料降幅影響不大。
昨天報紙大都以糖價衝到三十年新高,但相業者不敢漲價自行吸收為例,顯示這波國際大宗物資飆漲的衝擊。
我也以我所了解的糖業為例。我國近九成砂糖倚賴進口,因國際原料上漲,國內糖價從年初至今上漲近一倍,許多業者及家庭已感吃不消,希望政府拿出對策抑制,而經濟部表示,台糖已增加進口量的採購,並允諾民生小包裝用糖,底前不調漲。
但明年呢?由於巴西及泰國等產糖國的生產未如預期樂觀,加上印度內需增加,國際糖漲勢十分明確,增加進口量,明年國內糖價一定會漲。
其實,當初開放砂糖進口,是因進口比國內產糖成本低一倍,所以停止種甘蔗,補貼蔗農,但如今情勢丕變,政策必須改變。
的確,國內種甘蔗的成本很高,生產一公斤就要賠一公斤,但國際糖價也漲了近一倍,相較之下,進口不見得便宜到那裡去,還得受制於外國,所以建議恢復蔗田種植計畫,台糖不能僅會養豬、育蘭花、顧生技及賣石油,還是應回到本業,不但能分散國際原物料持續上漲的風險,抑制所衍生的社會成本,還能增加工作機會。
其次,經濟部對小包裝用糖亦將採取限量配額銷售,避免下游通路囤積,但依過去經驗,「限購」反而會造成囤積,及民眾走後門,並非好辦法,經濟部必須全考量,擬定平抑糖價、防止囤積的有效辦法。
每種原物料有不同產銷方式,我舉糖的例子,是希望相關部會能把眼光放遠,研擬短中長各階段政策,穩定民生,避免頭痛醫頭或緩不濟急。
秀誠(北縣樹林/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