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大陸藝術家 邀外國團體演出 擴大國際視野 本土藝術須扶持 莫為選舉挑動對立
繼鄭弘儀爆粗口引發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大陸研究生的爭議後,民進黨立委昨天抨擊,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大陸藝術家來台創作一個月生活費六萬三千元,國內藝術家僅有三萬元,「馬政府如果不是親中立場,為何要大小眼?」

另外,民進黨台中市議員候選人質疑市長胡志強,每年花巨資請來外國大型團體辦「放煙火式」的活動,卻冷漠對待在地藝術團體,讓在地藝文界苦撐。
補助藝術家、邀請外國著名藝術團體來台演出,本來是好事,也是純藝術、純文化的事,但在五都選舉即將來到的此刻,被政治人物置於放大鏡下檢視,政治化了,就難免走調。
補助外來藝術家是希望台灣藝術走向國際,擴大國際視野,就如同中研院補助外國學者來台研究,是希望借助國外學者,提升國內研究水準,但由於國內外薪資水平不一,如美國,國民所得超過台灣甚多,是必要給予高於國內學者的薪資,這是行之有年的制度,也是合理的。
對外國藝術家也是同樣道理,假使補助大陸藝術家確實較多,應該是「一視同仁」,如果因此硬說是「親中」,那對美國等外國,豈不是「媚外」?這樣的指控太偏頗。
當然,補助台灣本土藝術家、藝文團體也不能偏廢,但思考這件事不應用「二分法」,不是有了外國就沒有國內,反之亦然。台中市議員候選人抨擊市府在藝文表演「只愛高檔舶來品,不顧在地藝術家」,這樣的指控也失於片面。
其實,不但台中市邀請外國大型藝術團體演出,苗栗縣近年也舉辦大型的外國藝術展出,獲得各界好評,不可否認,這對台中、苗栗甚至全台灣,都有正面意義。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擴大視野,只做井底之蛙,如何能趕上國際藝術潮流與水平?選舉不應挑起對立,不應情緒化煽動,扭曲事實,否則一時的勝選,帶來無窮後患,對台灣沒好處。
莊康(高雄市/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