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妖態 舉止輕佻不正經

吳東權 |2010.11.08
1043觀看次
字級

妖;這個字令人聯想到妖怪、妖精、妖魔、妖氣、妖術,好像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在中國許多章回小說中,常常杜撰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各種物植物都可練成千年妖精,能幻化為人形,神通廣大,為非作歹,叫人畏懼;就是在西洋,也有「妖婆」之說,《大英百科全書》中說:「妖婆形狀醜惡,嗜兒童肉,但足智多謀,能預知未來,她蓬頭散髮,長鼻,兩腿瘦骨嶙峋。」可見外國人也認為這個「妖」字是很醜陋可怕的代名詞。

事實上,在漢字中,這個「妖」字並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恐怖,反而是代表巧也、妍也、美也、好也。「妖」本作「夭」,夭夭是美麗而茂盛的意思,如云「夭桃穠李」,《莊子》:「美妖。」《詩經》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唐代詩人舒元輿「牡丹賦」云:「妁妁妖妖,逶逶迤迤。」都是形容花的美麗。

用來形容女子,當然也指特別姣好,如明代吳元泰撰《東遊記》中寫到呂洞賓調戲白牡丹:「洞賓思曰;廣寒仙子、水月觀音,吾曾見過,未有如此妖態動人者,傾國傾城、沉魚落雁,宜頌矣!」得道的呂洞賓都被迷得神魂顛倒,讚為「妖態動人」。

但是,這個「妖」字卻有一個相反的解釋,《呂氏春秋》:「若國有妖乎?」「妖者,禍之先也。」這又說妖是惡也、不祥也。這種不好的反面解釋超越了美好的形容,所以現在大都把「妖」字視為怪也、害也、殀也、恐怖也,因而在宗教界咸指異於常態而且有害的東西,稱之為妖物、妖怪、妖精、妖氣、妖孽。

由此可見,人有妖態,如果從「美」的方面來解釋,是形容一個女子非常異常的美麗,所謂妖妍、妖嬈、妖姿、妖冶、妖巧;如果從「惡」的方面來解釋,則是形客一個妖媚、妖蠱、妖惑、妖異、妖艷的女子,更進一步形容,那就是妖姬、妖精、妖女、妖婆了,男士碰上她們,總不會有好下場。

這「妖態」二字出自《後漢書》梁冀傳:「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態。」果如是,則可確定這「妖態」是美麗的女子,由於打扮裝束異於常人、濃脂艷抹與眾不同、搔首弄姿引人側目、言詞動作特別誇張、嬉笑扭捏出人意表、蕩檢踰閒惹人指點、花言巧語撥弄是非、朝秦暮楚不守婦道、脅肩諂笑習以為常,正所謂:「卿本佳人,奈何妖態?」

在男人的眼光中,女子雖美,如果不懂風情、沒有情趣,那是冰霜美人、石膏塑像,難免感到美中不足,若有所缺;但是,倘使一個漂亮女子,卻奇裝異服、大膽暴露、放蕩不拘,那怕是姣美如花,男人恐怕也不敢領教。

史上有三位以妖態著名的妖姬,大家都耳熟能詳:

第一妖態美女是「妹喜」,她嬌媚無雙,閉花羞月,但是愛聽撕裂繒帛的聲音,更沉醉於酒池肉林的奢侈,她的妖態終於迷掉了夏朝的社稷。

第二妖態美人是「妲己」,她美艷無比,媚態動人,但是行為怪誕,不守常規,妖態萬千,殘忍惡毒,濫殺無辜,終於把商朝給葬送掉了。

第三妖態嬌姬是「褒姒」,她國色天香,美若寒梅,但是妖里怪氣,蹙眉閉嘴,難得開顏,用烽火戲諸候,博她一粲,卻笑掉了周室五百年的天下。

不過,這妖態之狀,並非女人專利,有些男子打扮得不男不女,舉止娘娘腔,說話嬌滴滴,表情羞答答、做事慢吞吞、走路扭扭捏捏,還喜歡用女性化粧品、穿女性內衣、噴灑洒香水、提名牌包,頭髮留長染顏色,耳朵穿孔戴耳環,喜歡用手捂著嘴笑。

而另一方面也有若干女子,穿著言行,都學男兒,充滿鬚眉氣概,令人莫辨雌雄,在古代這些均可謂之妖態。

如《南史》崔慧景傳云:「東陽女子婁逞,變服詐為丈夫,粗知圍棋,解文義,遍遊公卿,仕至揚州曹從事,此人妖也」,這都是反常的表現。

根據字典的註釋,凡女人裝束奇特、或舉止輕狂、言行不正派者,謂之妖態。如此解譯,顯然已經不周延,我們不妨放眼看看社會各行各業當中,稱得上妖態的人,恐怕還不少呢!何止僅是女人才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