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團隊、工作人員 辛勤打造桃花源 並呈現人與環境共榮共存 創作力使台灣站起來
北上看花博,看到園區美不勝收的美景,及開幕焰火秀「台灣站起來」的壯麗,忍不住為台灣的花藝、文創喝采!

花博未開幕前,筆者就曾到台北市立美術館旁的「美術公園區」觀賞,其中「寰宇庭園區」有各種膚色的人,手持器具穿梭在花叢間,為花藝作品做最後的修飾。
這些人頂著烈陽,任憑汗水爬滿臉頰、浸濕肩背,園外的噪音不絕於耳,仍不為所動,專注地埋首花藝創作中,不但將花草屬性表露無遺,更將裝置藝術妝點得美侖美奐,在大約三百平方公尺空間中,結合環保、花藝、造景等概念,將「人與環境共榮共存」的精神,及各國的文化特色,具體而微地表現出來,讓前來參觀的人能飽覽四大洲三十國的美景。
我同時看到用綠色植物型塑成佛像、大象的泰國式佛教風味造景,結合水池與雙螺旋形狀的英國式花園,有牧羊人汲水及驅趕羊群的puszta匈牙利風格的草原意象,還有成排竹林與高聳其間的竹製雞籠,在旁邊水池的倒影中,與池裡的裝置藝術兩顆雞蛋相映成趣,在旁人說明下,才知道這個特殊的造型,是台灣團隊設計的作品。
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理事兼景觀設計師柏斯頓表示,寰宇庭園區內各國參展設計中,屬台灣展區最美麗,他認為,展區主題鮮明、創作力強,令人歎為觀止。他的話讓筆者想起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總裁高希均教授所言「台灣應透過軟實力變成人間淨土」,在經濟與民主的高度發展後,成為台灣發展的核心力量。
台灣團隊不畏政客的口水戰,不在乎政黨的爾虞我詐,一心一意為花博設計出能代表台灣,讓台灣發光發熱、名揚國際的花藝創作。各設計團隊不但以數月甚至一年以上時間,規畫籌備作品的呈現,不少人在創作期間,為了克服所有外在、內在因素,或在工作室、辦公室打地鋪,或日以繼夜地趕工,只為將花的美、花的好、花的妙、花的價值淋漓盡致的詮釋,讓「美麗的力量」滲透在每名觀賞者內心,進而產生善美的念力,將煩亂的心得以滌除塵染,清淨祥和。
誰說文化創作一定要附屬政治,成為政治的酬庸?甚至在政客口水戰中,淪為毫無價值、浪費公帑的藝術品?再說,文創產業近年來已成為台灣「軟實力」的展現,甚至是世界潮流中啟動第四波經濟力的關鍵。
如今,花博在璀璨中開幕,在打響台灣「蘭花王國」美譽時,也讓台灣花卉創作躋身世界之列。筆者感謝這些設計團隊無我、無私,全力以赴所呈現的豐碩果實,更感謝他們為台灣及人民打造「心中桃花源」,沒有他們的努力付出,就沒有現在花博的風光開幕,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劉明翰(苗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