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軍新成立的網路司令部(Cyber Command)本月正式運作,正尋求擴大行動權限與範圍,不論美國境內或境外的電腦與網路,如涉嫌攻擊美國重要設施或網路,美國網路部隊都可以主動攻擊、癱瘓對方。
網路誕生不過四十多年,現在已經構築出一個遍及全球的虛擬世界,不僅全面改變人類社會,也將戰爭型式推向更高層次。以電腦為核心的訊息網路成為現代軍隊的神經中樞,成為繼陸、海、空、天、電之後的「第六戰場」,這裡雖不見刀光槍炮,但網路若遭攻擊,軍隊的戰鬥力就會大幅受挫甚至完全癱瘓。
未來誰掌控網路優勢,誰就擁有戰略主動權。一直以來,美軍各部門在網路領域孤軍奮戰,網路司令部成立後將統籌管理,還制定了保護網路空間的「交戰規則」,準備與其他國家談判,推廣美軍的網路戰爭理念。
網路司令部編制近千人,包括工程師、物理學家、分析家、數學家、語言學家、電腦專家和數據專家等,他們負責保護一萬五千部電腦組成的軍方網路不被駭客入侵。軍方表示,超過一百個外國情資單位正設法入侵美國網路,有些已經有能力擾亂美國基礎情報設施。它希望獲得預防性攻擊的授權,包括預先癱瘓攻擊者的電腦與網路,或是潛入對方系統修改惡意軟體內容。
類似的主張並非首度提出,但正因歐巴馬就任總統後,主張網路安全為國家與經濟安全的基石,因此網路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又開始尋求「全方位主攻能力」。
《華盛頓郵報》指出,此一提議引起其他部會與法律顧問的反對,認為網路司令部可能侵犯其他單位的權限,如中央情報局在阿富汗的主導權。國土安全部也擔心網路司令部搶地盤,美軍網路司令部負責國防部的網路系統,美國國內民用網路安全工作由國土安全部負責,兩個單位在網路空間的領導權與控制權似有重疊。
此外,從過去經驗來看,類似預防性攻擊固然可以避免針對美國政經體系的網路攻擊,但同時也往往引發意料之外的副作用,例如造成不相干民用網路的癱瘓,如果再假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那麼民眾的個人隱私就有可能受到侵犯。
中國軍事研究員認為,網路戰既可作為傳統戰爭的一種補充形式,也能當作發動真正戰爭的藉口,這對全球安全來說,無疑增加了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