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外一章》防治埃及聖〈睘鳥〉

 |2010.11.06
667觀看次
字級

【本報板橋訊】保育不一定是「鼓勵生育」,如一些外來種動植物繁殖過於迅速,威脅本土物種,則需要進行「節育」。林務局委託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調查,發現近年來「埃及聖〈睘鳥〉」在台強勢繁衍,已突破族群快速成長的臨界點,侵襲到本土鷺科棲地,因此決定明年起以袁孝維在鳥蛋噴油的防治技術,「騙」聖〈睘鳥〉減少孵卵,以達保育目標。

局保育組棲地經營科長張弘毅指出,台灣有九種列為「A級」須優先移除的入侵外來種鳥類,其中中國藍鵲、黑頭布鳥已相繼在二○○七年、二○一○年移除,明年將把埃及聖←列為防治目標。

聖←原產非洲,常經由動物貿易輸往世界各地,在歐洲大西洋沿岸已有逃逸繁殖的記錄,而且數量逐年增加。台灣地區於一九八四年首度有六隻出現在關渡平原,外傳是從某野生動物園逃逸。中華鳥會至一九九五年開始彙整各地會員發現聖〈睘鳥〉的記錄,至二○○九年已達五百八十九隻,今年則推估約有六百三十隻。

研究團隊成員任永旭表示,聖〈睘鳥〉雖然與世界瀕臨絕種保育類的黑面琵鷺同屬朱鷺科,卻只是一般鳥類,保育等級有天壤之別。尤其牠們適應力強,在河口溼地、沿海淡水湖沼澤,甚至農家漁塭都是棲地,且會掠食其他鳥類的蛋,因此對本土朱背鷺、小白鷺、黃頭鷺構成強力威脅。

袁孝維則指出,去年聖〈睘鳥〉有兩波產卵高峰,今年疑因氣候變化,已出現三波高峰。為避免聖〈睘鳥〉快速繁衍,曾嘗試設陷阱等多種方法,但成效不彰,後來找到在蛋上噴撒可分解、不會破壞環境的玉米油的防治方法,讓蛋內胚胎無法呼吸而自然壞死,「騙」過成鳥,以免牠們再急著下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