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過四年的努力,成功大學醫學中心口腔醫學研究所長謝達斌領軍研究團隊,開發全球首創的「人造標靶性光激發奈米剪技術」,利用光子結合「奈米剪刀」進行精密基因外科手術,可望解決長久以來癌症患者化療時抗藥性困擾,嘉惠病患。研究成果九月份已被國際知名期刊「生物材料」發表,並已著手專利佈局。
四日成大醫學中心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暨口腔醫學研究所長謝達斌對外發表「人造標靶性光激發奈米剪技術」,簡稱ATLANS。所謂「人造標靶性光激發奈米剪技術」,即針對設定的核酸序列進行雙股DNA切割,它雖然類似自然界中的限制脢酵素功能,卻是完全以人工合成的奈米材料來進行切割。
謝達斌說,該團隊已成功地利用ATLANS結合光學系統,在培養的癌細胞中關閉特定的抗藥基因,對未來癌症基因治療上具有極創新的啟發。他說,目前該技術處於前臨床實驗,經培養的癌細胞用在白老鼠動物實驗之上,已成功地對三種抗藥基因發揮成效。
同時,該團隊配合「奈米剪刀」技術,且研發出「基因橡皮擦」光學系統,其功能就像把寫錯的文字擦掉,利用ATLANS的技術進入細胞裡找到標靶基因,再以光動力切割分子在預設基因密碼位置上進行雙股DNA的切割。他強調,目前「基因橡皮擦」系統為藍光波段,未來將發展第二代對人體的穿透度更好的近紅外波,以利深部組織進行基因剪輯。
成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蘇五洲表示,將先以晚期患者的治療為主要標竿,是否能在早期就改造錯誤的基因,還需要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