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名畫家畫作】 農夫畫家 布勒哲爾

著/許汝紘暨編輯企畫小組 |2010.11.05
3630觀看次
字級

文藝復興的氣息

十五世紀初的歐洲,歷經中世紀基督教的漫長黑暗統治後,以位居地中海樞紐地帶的義大利為中心,掀起一股新文化思想改革運動,力圖復興古希臘、羅馬的藝術榮光,稱為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時期,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抬頭,逐漸突破了中世紀藝術的僵化形式,藝術家們不再關注宗教與死後世界,開始關心人和現實世界,新興的資產階級與貴族階層,競相追逐生活享受,成為推動藝術的力量。

遍及全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因應社會、政治的差異,各個地域的興盛時期略有差異,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以義大利佛羅倫斯為藝術中心的開創時期,以羅馬為中心的鼎盛時期,最後藝術中心逐漸轉移至威尼斯。

文藝復興運動,讓藝術擺脫中古歐洲的宗教形式,從平面趨向立體、從簡樸轉入繁複,不斷探究視覺的真實性,是對中世紀美術的反動,也是古典藝術的再生,結束了歐洲的黑暗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

布勒哲爾 (Pieter Bruegel, 1525~1569

法蘭德斯畫派)

布勒哲爾生平資料少之又少,僅見於1604年加勒‧范‧曼德爾撰寫的《畫家傳》。

布勒哲爾師承皮耶特‧庫克‧范‧阿爾斯特。阿爾斯特是法蘭德斯的藝術大師,曾經遊歷過義大利、土耳其,擔任過布魯塞爾的宮廷畫師,對布勒哲爾影響很大。

在布勒哲爾的時代,佛羅倫斯和羅馬的畫家致力追求比例均衡,全心詮釋神話故事、宗教議題時;布勒哲爾卻不媚俗地打破成規,以濃厚的鄉土氣息為題材,捕捉小人物的詼諧與趣味,記錄十六世紀歐洲鄉間生活的片段,開創一個嶄新的繪畫境界。

布勒哲爾熱衷描繪現實生活的殘酷,筆下的樸拙農夫和中產階級,既不高貴又不神聖,卻充滿感染力十足的生活氣息,因此受封為「農夫畫家」。其實,細細探究他刻畫入微的畫作,不難發現蘊藏其中的尖銳諷刺與深刻寓意,格外發人醒思。

《農民舞會》(上圖)1568年 油彩、木板

114×164公分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沿著對角線,畫面一分為二,看似雜亂無章的場面,其實是精心有序的陳列。腰配短劍、頭插湯匙的男子,以跑跳步引導人們進入舞會現場,而左邊的風笛手與崇拜者,無聲地吸引人們細覽桌邊的人物群像,這費心佈局的畫面,充滿協調性與韻律感。

《雪中獵者》(左圖)1565年 油彩、木板

117×162公分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布勒哲爾以鄉間生活為題材,完成《月令圖》風景連作,贏得「風景大師」的稱號,如今僅剩五幅傳世。在這幅畫是其中一幅,白色調的谷地與山峰、綠色系的樹木與冰塘,色彩搭配均衡精妙,散落其間的紅磚屋、鳥禽、獵人與獵狗,讓死寂的冬天,依舊顯現生生不息的活力。

(《盡情瀏覽100位西洋畫家及其作品》‧華滋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