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翁云真台北報導】在花蓮鄉親上台北抗議的氛圍下,環保署昨天有條件通過蘇花改的環評第二次初審,儘管環評委員認為各單位提出的報告內容不夠完整,資料也不足,但在開發單位承諾改善後,審查會決議有條件通過,並同意補件後提送環評大會,有可能本周就召開環評大會。
在蘇花公路發生落石坍方意外後,讓這次環評初審備受關注,針對施工、車流管制、舊線維護及最嚴重的地質問題進行討論,專家、環保團體和花蓮居民的代表皆出席,花蓮縣長傅←萁更是親自出席當說客。
會議進行超過五個多小時,環評委員共識高,認為蘇花改確實有必要,但要改建隧道的路段,地質敏感又複雜,環評書卻沒講清楚且大多數被放在附件中,環評委員覺得還有疑慮,決議有條件通過送環評大會。
環評委員也提出要修改的部分,包含施工期間應針對生態影響指標物種面臨威脅、空氣品質和噪音到達臨界值或水資源流失超過預估值兩倍時,就要停工。至於通車的車種,環委也改成通車後第一階段先開放小型車,三到六個月後再評估是否開放大客車通行。
蘇花改通車後,未來將規畫重車移轉新線,並將舊線轉為景觀、慢活道路;但與會環保團體質疑,計畫只提新路建設經費,但舊路的安全如何維繫,景觀道路要如何升級,必須全面規畫,而非只是紙上談兵。
環團代表也指出,絕非反對興建蘇花改,但蘇花改的蘇澳東奧段隧道、土堤、高架等路段區域,目前皆有山壁土石崩落與淹水,造成白米溪範圍山邊多處崩塌,光是肉眼可見就超過十三處,環境基地非常敏感,如沒有詳細的資料評估,貿然執行,是非常危險。
蘇花改計畫分為「蘇澳—東澳」、「南澳—和平」及「和中—大清水」三個路段,路線總長逾三十八公里,施工期約六年半。政府預計投入超過四百六十億元經費,以隧道貫通方式將蘇花公路截彎取直,未來從蘇澳到崇德的車程,將可從原本二小時縮短成七十二分鐘,省下四十八分鐘。
針對此結果,在環保署外面等候的花蓮縣長傅←萁及花蓮鄉親欣喜若狂,互相表示「今晚終於可以回家了」;環保團體代表、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則認為,政府理盲又濫情,因輿論壓力,不講道理,也做了最壞的示範,如今因群眾包圍以及政治力強行介入下,而有條件通過,也讓人質疑環評的公信力,結果讓人十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