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1953之歌 梵樂揚心聲

者李祖翔 |2010.11.01
996觀看次
字級


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星雲大師佛教聖歌巡迴音樂會,由人間音緣梵樂團演奏,各地佛光合唱團唱出佛光人譗用音聲弘法豃的感動和虔誠。圖為台北佛光合唱團演唱。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左起)、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第一代歌詠隊員陳白雪,都聽得意猶未盡。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星雲大師佛教聖歌巡迴音樂會│一九五三之歌」全台公演,昨天巡迴至佛光山台北道場,吸引逾千位民眾聆聽。大師創辦第一支歌詠隊的隊員、現年七十一歲的陳白雪說:「好感動!」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表示:「曲目安排精妙,就像闡述人生面臨的種種心境,都是我曾經有過的迷惘。」

佛光人唱出感動虔誠

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星雲大師佛教聖歌巡迴音樂會,以人間音緣梵樂團演奏為主,各地佛光合唱團唱出各縣市佛光人「用音聲弘法」的感動和虔誠;昨天,台北佛光合唱團表演六首膾炙人口的曲目,嘉義圓福佛光合唱團團長張建宇獨唱,以及國內梆笛大師侯廣宇獨奏,台北曲藝團用相聲的方式述說歌唱能改變人的一生,讓音樂會除了感動,讓人陶醉,還充滿力量。

人間音緣梵樂團演奏〈奪豐收〉揭開序幕,隨後台北佛光合唱團莊嚴唱出〈鐘聲一曲〉:「老頭陀的歌唱,干戈永息,甲馬休征,勝敗傷亡,俱生西方。」接著氣氛轉變,「長嘆我人死死生生,百年後誰是自家……四野晚風切切,悲音動塵沙。」然後是〈觀音靈感歌〉、〈甘露歌〉,到「有信心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的〈信心門之歌〉,與會者起立鼓掌,場面壯觀。

人生凡事都有歌可唱

張建宇獨唱〈祈求〉和〈西方〉:「憶往事罪業深重,怎不悲傷。」、「人生像一個盲者,徘徊在歧途上,聰明的人兒想一想,我們的歸宿在何方。」歌聲悲切沉重,態度虔敬,聽眾也情不自禁地唱和;台北曲藝團以對口相聲,道出歌唱的妙處:「起床、做飯、結婚、辦喪事都有歌可唱,歌唱能弘揚佛法、提升氣質、改善生活,還能改變一生!」聽眾聽得津津有味。

梵樂團會長慈容法師說,其實佛樂一直存在,人的虔誠、懺悔、念佛的心聲都是佛音,人間音緣梵樂團和台北佛光合唱團用不同方式呈現佛音,感覺更深刻。

唱出大師不變的信念

第二次與梵樂團合作的台北佛光合唱團長洪信助說,這次唱一九五三年的老歌,除了回味當時情境,還要傳達星雲大師五十七年來始終如一的信念,那是佛教歷史上的輝煌,也象徵佛光山不變的信念。昔日第一代青年歌詠隊的隊員、七十一歲的陳白雪等人,隔了五十多年,再次回味年輕時佛音,直說好感動。

節目最後安排青年六重奏和侯廣宇梆笛獨奏,把音樂情境拉到眾人眼前,讓沉浸在樂音中的聽眾,睜大雙眼,想看仔細究竟是怎麼樣的音樂大師,能把笛子吹得像「3D電影」,演奏完滿場歡呼。在安可聲中,以佛光山之歌畫下完美句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