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紐倫堡電】歷史悠久的德國紐倫堡發明展上月三十日閉幕。台灣代表團大放異彩,拿下二十七金、三十二銀和二十三銅,繼去年後再度拿下團體總冠軍,其中,學生團隊的表現特別傑出;台灣代表團最年輕的成員、八歲的葉其璋,也因發明防止溺水的「救生泳褲」,獲大會頒發銀牌獎。
今年邁入第六十二屆的紐倫堡發明展(iENA),共有三十七國八百件作品參展,來自台灣的高達九十八件,是最大的海外參展國。
紐倫堡發明展以評審客觀嚴謹著稱,台灣學生今年成績搶眼,基隆市二信高中拿下一銀一銅,台中縣明道中學獲得一面銀牌和羅馬尼亞發明協會頒發的特別獎。
首度來紐倫堡參展的台東市公東高工,也一舉榮獲一金一銀一銅和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女性發明人協會頒發的特別獎。
興趣須從小培養
台灣未來靠創意
年僅八歲、就讀高雄美國學校的葉其璋,因發明防止溺水的「救生泳褲」,獲大會頒發銀牌獎鼓勵。
葉其璋的指導老師、任教於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的謝文展表示,發明的興趣須從小培養,台灣這麼多學校在紐倫堡發明展表現優異,可見台灣的未來要靠創意。
謝文展認為,光用死記的讀書方式已經過時,台灣不能再靠代工,靠創意才能再造經濟奇蹟。
公東高工首參展
獲1金1銀1銅
公東高工老師劉志鑫,第一次帶學生參加國際性發明展,就獲得一金一銀一銅,暑假與學生一起動手做的辛苦總算沒有白費,臉上難掩自豪。
劉志鑫說,上創意課程時,他盡量選擇生活化題材,像這次得金牌獎的「具吸塵功能吹風機」,就是選修美髮課的同學,為解決掉髮問題而發明。劉志鑫認為,不能因為學生學科成績不好,就否定他的能力,應該給他機會,挖掘創意方面的能力。
聯大教授張坤森
環保發明奪金牌
台灣的大學團隊,在今年紐倫堡發明展更一舉拿下十五面金牌,總獎牌數高達四十九面,打破歷年紀錄。
國立聯合大學教授張坤森,投注八年心血研究出去除重金屬的方法,可將垃圾焚化後的飛灰回收,直接拿來做替代水泥的建材,獲得這次大會金牌和國際發明人協會頒發的環保獎。
張坤森難掩興奮之情說,這項環保技術已取得五國專利,有機會改變台灣垃圾處理方式,甚至轉移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