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昨天是台北市立動物園建園九十六年與遷園二十四周年慶,園方特別展示四種動物玩具,讓民眾可以實際動手體驗動物平時拿來打發時間、活腦的玩具。
動物園表示,「動物玩具」大體說來都是為了幫助動物行為豐富化,不過細分之下,有些玩具是為了幫助高智商的動物活腦,如黑猩猩的「迷宮食盤」、台灣獼猴的「食物鬃毛刷盤」;至於白犀牛的「不求人」及大象的「懶骨頭」,則是解決動物生活需求。
黑猩猩的「迷宮食盤」及白獼猴的「食物鬃毛刷盤」,原理都是將動物們喜歡吃的食物放在特定裝置裡,讓動物們「看得到、吃不到」。猩猩與獼猴得花上一番功夫,動腦力也動體力,才能「得手」。動物園表示,動物們都很喜歡玩,在玩玩具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加搜尋的感官能力,也可以打發時間。
動物園指出,其實白犀牛會自己搔癢,但沒辦法搔到背部,因此需要利用懸在樹上及水中的漂流木來「抓背」。大象的「懶骨頭」,是把四個廢棄輪胎串在一起,由於輪胎堅固耐用,非常適合體型、力氣比人類大的動物。動物園表示,大象有了這個「懶骨頭」之後,常常把輪胎拿來勾、拖、丟、頂、踩、踢、壓,不但可以活動筋骨,還能順便磨磨腳指角質,大象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
此外,動物園也展示赤蛙保育成果展,並公布新生長頸鹿的名字酖「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