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四、五十年的時期,台灣度過了一段艱辛的歲月,老百姓生活大多清苦,在街上、火車站、汽車站、電影院等廣場,或其他人群容易聚集的地方,看到的都是用人力拉的「三輪車」。
那時候很少看見汽車、機車,有時候才能看到有人騎腳踏車。當時小孩子很調皮,看到三輪車伕就唱:「三輪車跑得快,上面坐個老太太,要五毛給一塊,你說奇怪不奇怪?」聽多了,到現在雖然時間已過了很久,但是腦海裡還是牢牢地記住。
記得有一天,要到同事那裡,由嘉義火車站到山仔頂,當時沒有交通車,就坐過用人力拉的三輪車。
三輪車是專供人代步用的車輛,以人力拉動,以齒輪及鏈條傳動,踩起來非常得吃力,前面有一個輪子,後面有兩個輪子,還有車廂以便載客,有遮雨蓬,可防日曬、雨淋。
拉三輪車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因為當時人浮於事,謀生不易,為了養家糊口,有些退伍軍人,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亦加入這項工作,暫時以拉三輪車賺些錢維持生活。我有一位軍中戰友伙伴,他很早就退伍,一時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做過三輪車伕。
他們為了生活風雨無阻,精神可嘉,不論晴天或雨天,三輪車伕多頭戴斗笠,總是汗流浹背,十分辛苦,尤其是遇到上坡路段,或遇上大風大雨,或逆風的時候,最為辛苦。
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間處處有溫情,有些好心的顧客遇到上坡路段,大多會下車步行,待三輪車伕將空的三輪車推到高坡上,再行上車,看到三輪車伕如此辛勞,要五毛給一塊,此為常有的事,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
現在台灣社會已進入高科技時代,現在沒有三輪車了,到處都是機車、汽車、轎車、計程車、車馬水龍,熱鬧非凡。但心中卻仍懷念那段三輪車時代的艱辛歲月,因為那是台灣成長過程中的一段歷程,亦是代表人民堅忍不拔、勤勞刻苦、奮鬥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