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3 大慈天地 孩子們安心立命的家

李如定 |2010.10.27
750觀看次
字級


大慈育幼院的外觀。圖/大慈育幼院提供


佛光山開山之初,大悲殿連著東方佛學院是全山唯一的建築,法師、佛學院學生及大慈的孩子在裡頭畫分各自的起居範圍,因此孩子們能隨時受到關注和陪伴。佛學院的師生除了日常的功課、作務,還得照顧這些孩子;心平和尚、心定和尚、慈容法師就常幫孩子補衣服,教唱歌、功課,教一切日常的規矩。

當年任職於交通銀行的徐槐生,經常上山找星雲大師學佛論道,看著孩子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大,於是和大師商議,應該讓孩子有專屬的成長空間,因而發起成立育幼院。

佛學院的師生聞訊後,立即展開一個月的義賣,隨即又全省行腳,來籌措資金。大樹鄉的謝義雄得知後,也慨然捐出緊鄰佛學院的土地。就這樣,大慈育幼院在眾人合資、合力下,於一九七四年興建、立案。之後,又幾經遷移和擴建,在一九九一年才完成如今的建築。

現在,一進入大慈育幼院,映入眼簾的是整排蒼鬱老樹,濃密盎然的蔭下有著幾座木質遊樂設施,另一邊則是籃球框架、石桌椅,以及遮雨棚下成排的腳踏車。還有偌大的庭院是國小孩童晨間灑掃的地方、是練球玩耍的地方、接心的場所,在幾次的重大救災過程中,更成為救災物資的匯集地。

建築物剛落成時,穿堂的盡頭原本空無一物,一日,心平和尚站在牆邊思忖良久,數日後便有人依囑咐送來了一尊慈母觀音,晝夜守護著每個大慈孩子。左側的視聽室、義賣區、烘焙區、談話室和因果福利社全是基於教育的立場為孩子設立的,視聽室可以全家人一起進行電影讀書會、上課、辦活動;談話室小巧而溫馨的佈置,可供師生個別談話,或各組接心之用;因果福利社裡,孩子們可挑選喜愛的零食,隨喜將零用錢投入功德箱中,一方面學習零用錢的使用,一方面養成誠實的行為。

為了方便孩子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各樓層都設置有書架,二樓則有藏書萬冊的圖書館;此外,還有一間漫畫屋,裡頭兩千多冊的漫畫,陪伴孩子悠遊想像的天地。

三、四樓為男、女孩區隔的寮房區,每年暑假結束前會重新編組,讓各組自行布置寢室,展現各自的風格。為了保有個人的隱私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衣櫃,也利用衣櫃規畫出隱密小空間。

有人說,「錢,能買得到房子,卻未必買得到家的溫暖。」大慈雖然沒有高廣大床,卻擁有遼闊天地,雖非豪宅華園,卻是孩子們可以安心立命的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