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修持 佛光人紀念觀音出家日

曾盈潔、王玉琳 |2010.10.27
1178觀看次
字級


為慶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一千四百多位信徒昨天回高雄佛光山,參加朝山、大悲懺法會、佛光山寺住持心培法師佛學講座等多項活動,度過精進修持的一天。圖為朝向大雄寶殿的朝山隊伍。圖/人間社記者慧融




福慧家園住持慧昭法師(中)在大悲殿,致贈佛陀掛軸、朝山念珠給各團團長。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人間社記者曾盈潔、王玉琳大樹報導】為慶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一千四百多位信徒昨天回高雄佛光山,參加朝山、大悲懺法會、佛光山寺住持心培和尚佛學講座等多項活動,大家精進修持為心靈充電,各分會團長亦獲贈佛陀掛軸,真是喜出望外。

誓學菩薩 淨心弘法

在觀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回山修持,人人都很珍惜殊勝的因緣,領受著心培和尚在大悲懺法會的叮嚀:「菩薩的慈悲比媽媽更大,時時觀照著每個人的心,應學習觀音菩薩廣行『三好』、『四給』。」信眾更有信心朝「四和」的人生邁進,發願學觀音菩薩的精神,在世間以清淨的心弘揚「人間佛教」理念。

五體投地 去除煩惱

一千四百多位護法信徒昨天起大早,從佛光山不二門、回頭是岸啟程,三步一跪地往大雄寶殿或大悲殿朝拜;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在啟程之前勉勵大眾:「學佛路上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就像朝山時的五體投地,把自己的三千煩惱去除,謙虛才能學到東西。」   

慧傳法師以虛雲老和尚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從普陀山開始朝山為例,指出虛雲老和尚途中遭遇艱難困苦、飢寒交迫,甚至生了三次大病在生死關頭徘徊,仍然不改心念,感動文殊菩薩現身救助,讓虛雲老和尚堅定信心,花了三年的時間,終於抵達五台山,將朝山功德回向給父母。慧傳法師說:「虛雲老和尚的精進毅力,正是我們要效法的精神。」

消除業障 增進道心

此外,慧傳法師也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倡朝山的四種功德,祝福信眾在朝山的過程中,能「廣結善緣、折服我慢、消除業障、增進道心」。  

隨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號聲,大眾一步一步地向殿堂邁進,朝山者臉上夾雜著汗水與感動的淚水,隨著腳步的邁開,內心的煩惱也一點一滴的洗淨、滌除。

拄杖長者 禮拜全程

隊伍中,不乏有年長的老菩薩,手裡拄著拐杖,艱難地跨出步伐,卻仍堅持信念,虔誠地念佛禮拜菩薩。一位白髮皤皤的老菩薩,因腳傷不良於行,身穿海青、手拿雨傘,憑藉著意志力跪拜,粗重的喘息聲、沉重的腳步引起旁人的關心與攙扶,「因為我老了,這次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朝山,所以我一定要拜完全程,才不會有遺憾。」在他的堅持下,終於抵達大悲殿,看到白衣觀音的慈容,他感動地匍匐在菩薩的座前,久久不能自己。

感應道交 菩薩救命

另一位高齡八十一歲的老奶奶尹班鳳,氣色容光煥發,很難想像她在七月二十八日因為膽管擴大而發高燒,被家人送入急診室,她因發燒陷入沉睡,在睡夢間不斷地念佛唱誦,醒來後,兒子問他:「媽,您剛剛在唱什麼?全急診室的人都聽到了。」尹班鳳依稀記得,夢裡她正參加一場殊勝的法會,場景就好像是昨天早上在大雄寶殿前成佛大道上的景象,她昨天一抵達成佛大道,才恍然明白:「原來是菩薩救我的,是菩薩叫我來的!」讓從小學佛的尹班鳳發願要更加精進修持,不退道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