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難行 還談什麼觀光政策?

古志誠(台北市/大學生) |2010.10.26
809觀看次
字級

梅姬颱風肆虐,新聞出現一則肉身護孫,阿嬤慘斷兩截的一幕,令台灣同胞鼻酸不捨,搜救人員都不禁熱淚盈眶,但這會是祖孫最後一次犧牲喚醒教訓嗎?

台灣在短短幾十年內,連續歷經大大小小天災,去年的八八水災莫拉克提醒我們,過去做的防颱、國土水土、治山防洪等的努力是不夠的。台灣屢受颱風侵襲的挑戰,乃難以避免天災;這也告訴我們,「全球暖化」、「聖嬰現象」極端氣候已是常態,不能視而不見。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花蓮、太魯閣的年觀光客人數暴增一倍,超過百萬人次以上。政府當局該省思的是,如何給東部民眾和觀光客「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多年來興建「蘇花高」及「蘇花替」卡在觀光、環評與政客「政治口水」,只能在原地打轉。

這次天災,電視上已有大陸駐台媒體挖苦台灣觀光,到蘇花颱風二日遊,保證讓你「驚聲尖叫」。

水患地區民眾身陷「水深火熱」災情之時,「天災政治學」同時考驗政治人物的應變能力。精緻的觀光廣告在台灣的國際機場強力放送,出現的卻是凶神惡煞的蘇花公路。拋開政治口水、五都選舉,擱置觀光,此刻應讓大地好好養息沉睡。

兩岸開放,大家爭相賺陸客的錢,一天三千個大陸觀光客大家稍嫌不足,甚至要求開放自由行。政府當局曾想過,路修得安全、牢固便捷,才夠資格請客人到我們家來玩嗎?把陸客請來了,卻讓他們涉險、曝險,將生命攤在山河暴怒與扭動之中,不必被追究責任嗎?路都不安全了,還要大談什麼觀光政策?

古志誠(台北市/大學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