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鏢效應 全球暖化 極端氣候將不斷 節能減碳不能是口號 從政府到民眾必須落實
梅姬颱風與東北季風造成的共伴效應,暴雨在宜蘭地區釀成嚴重災情,蘇花公路柔腸寸斷,造成不少民眾受困或罹難,其中包括兩百餘名大陸觀光客。
早在梅姬入侵菲律賓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氣象報告就已警告,指稱梅姬是近二十年來最大颱風,規模和二○○五年侵襲紐奧良的卡翠娜颶風一樣;不過,上從各級政府,下至民眾對卡翠娜颱風有多強烈,造成多大損害,似乎沒有概念,這可從有許多民眾無預警的受困,導致各級政府救災不及,甚至有民眾打電話給公家單位求救,卻得不到回應可看出。
在在顯示大家輕忽了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影響下,颱風早已升級為更嚴重的天災,其實說來,台灣算是幸運了,若颱風直衝而來,災情肯定更嚴重。
梅姬也提醒了台灣,例如會釀災的不只有陣風達某種速度以上,降雨量過大,無論是長時間連續降雨,還是瞬間暴雨,同樣都會釀災,政府單位應要考量,把降雨納為放颱風假的標準,特別是山區、郊區,及排水系統明顯無法承受的地區。
此外,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說,「二十一世紀的戰爭不是國家和國家,而是對全球暖化」,在氣候變遷下,類似梅姬、莫拉克、卡翠娜的超級強颱將會愈來愈多,而台灣至少高屏、南投、台東、花宜等縣市都已成為氣候難民,政府和民眾都應認真面對全球暖化問題。
其實追根究柢,莫拉克或梅姬釀成的嚴重天災,元凶是我們自己。在某種程度上,近年來的嚴重天災,根本不是天災,而是人類發展工業文明,破壞了地球所釀成的人禍,是工業文明的回力鏢效應,是可能會造成文明滅亡的副作用。
因全球暖化,在未來注定有很長一段時間,各國得承受極端氣候的衝擊,必須確實節能減碳才能緩和,但是,台灣在減碳作為上並沒有落實執行,政府依舊想發展高汙染、高排碳產業,台電公開抵制責備替代能源的發展,民眾對石化塑料等高破壞性的產品消費過量,這些都將對農林漁牧造成無可挽回的衝擊,就連引以自豪可以創造的經濟產值,恐怕也會被極端氣候的災害抵銷。
所以,我們都是釀成嚴重災害,使自己變成氣候難民的共謀,政府和民眾要認真思考,如果不痛定思痛的面對根源,我想,遲早有一天,會後悔自己現在的愚蠢和冷漠。
中島(台北市/環境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