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七大工業國(G7)和二十國集團(G20)財經首長昨天起在南韓慶州開會,在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G7分量逐漸下滑,占全球比重在二○一二年恐跌破百分之五十,意味開發中國家經濟表現可望進一步領先工業國家。
彭博的每日圖表顯示,在二○一五年以前,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與加拿大的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占全球比重節節下滑。
看好新興市場表現
一九八○年代中期,G7占全球GDP比重高達百分之七十,但二○一二年前可能跌破百分之五十。中國經濟占全球比重兩年內可望突破百分之十,和一九八七年的百分之二不可同日而語。
新加坡Julius Baer & Co.表示,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與金融市場投資報酬,均將優於已開發國家市場。新興市場如何處理通膨與資產泡沫風險將攸關其表現能否持續領先發達國家。
各國領袖已有共識,由G20取代G7加俄羅斯,成為全球主要經濟論壇。
G20成員國包括中國、巴西、印度與俄羅斯,占全球經濟產值比重將近百分之八十五。
Julius Baer & Co.指出,雖然G7占全球經濟產出比重直直落,「但美國、歐洲與日本經濟規模龐大,且至關重要,因此無法視若無睹」。
美提議各國紛唱衰
而G20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會議昨天開幕,主題是防止各國貨幣「貶值競賽」和解決全球貿易失衝問題,但消息人士透露,在美國所提為貿易順差和貿易赤字設定上限之議,遭受開發中國家和德、日反對之後,二十國就這兩點達成協議的希望十分渺茫。
事實上,美國為化解貨幣緊張和經濟失衡的提議,在會議尚未開始就被否決,十足凸顯本次G20會議將面臨的困難。媒體紛紛預測,本次會議的關鍵議題不可能達成任何有意義的協議。
熟悉各方折衝的消息人士說,美國所提辦法受到印度、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冷眼以待。連德國也不喜歡,因為德國享有巨額經常帳盈餘。
會議公報傾向中性
前不久才出手抑制日圓漲勢的日本財長野田佳彥說,「這事是有必要先談,但設定數字目標不切實際」。德國經濟部長布魯德爾說,量化的目標不是解決之道。
俄國財長班金挑明說,「美國將會推動把匯率問題和經常帳問題列為首要的議題,要中國做些承諾,我認為美國不可能如願」。
G20官員表示,會議公報昨天深夜,也就是財長和央行總裁的首輪會談結束後,才會開始草擬,如果美國堅持其立場,「我們將會反對」。他說,關於匯率和經常帳,公報文字將保持低調和「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