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法國政府提高退休年齡等方案,引發人民與學生不滿,連續十天走上街頭,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看的膽戰心驚,在經濟持續衰退、失業率高居不下的情況下,類似法式大抗爭的事件也有可能在美國各地發生。
金融海嘯爆發後的過去兩年來,美國聯準會(Fed)已把利率壓到接近零利率,早已在經濟學界引發批評。但效果幾乎等於零,經濟還是不見起色,全美失業率接近百分之十。
這樣迫使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再出奇招,採用「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也就是多印鈔票,用這些錢來購買長期政府公債,也可以達到壓低利率的效果。
但問題就在於商界借了利率奇低的錢,卻花不出去,因為消費者花不起錢,但存在銀行裡的錢根本收不到利息,而聯準會還要再用「印鈔票」方式,再壓低利率。
一位著名的財經部落格作者「零對衝」(Zerohedge)就指出,聯準會這種作法是欺負國家最弱勢的群體,還有廣大的退休族,是把「年邁的祖父母一起推下樓」,這是「摧毀合眾國的政策」,最後一定會引發人民起義式的「武裝衝突」。
《時代》雜誌網站二十日刊出一文直指「今日的美國也可能再度爆發『內戰』」,固然危言聳聽,但也說明經濟衰退造成社會百姓情緒緊繃,如果政府主管官員一個處理不當,導致積壓已久的民怨爆發,美國社會就會出現法國式的大規模騷亂。
《時代》文章認為,會讓美國爆發大型民怨的是調控宏觀經濟的「聯準會」,而不是十一月期中大選結果、同性婚姻,也不是墮胎爭議,更不是世貿廢墟建清真寺等聽似火爆的爭議。
而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國際熱錢湧入亞洲,台灣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二十日說,如果美國繼續印鈔票,亞洲貨幣普遍會升值,所以大家都應該呼籲美國不應該再印了,否則熱錢持續來,亞洲國家會「很累」,她贊成對投機的熱錢進行管制,若無管制將是很危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