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紐約時報》十九日報導,多年來,推廣相撲的人士不斷遊說,希望奧運納入相撲運動。國際相撲聯盟(IFS)更是全力支持引進女性相撲,觸犯傳統派的禁忌。
國際奧會(IOC)一九九四年表示,部分原本只限男性參加的運動,再也不能申請列為奧運競賽項目。這項決定足以打破傳統。
一九八○年代中期,日本為向全世界介紹日本文化而大力推廣只限男性參加的相撲,結果風靡一時。十多年之後,擁有八十七個會員國的IFS開始推廣女性相撲,很快就獲得回響,女性相撲也開始逐漸擁有支持者。
一九九六年,歐洲相撲錦標賽成為女性相撲濫觴。同年,日本女子相撲聯盟成立,但日本女性並無參與的感覺,因為日本人普遍認為相撲是女性禁地。她們始終因為一項鐵律而無緣參加合法的相撲比賽:女性不得接觸或進入土俵,以免她們的「不潔」玷汙神聖的土俵。
對日本女性而言,最大的障礙來自一項可溯及十八世紀的恥辱。當時,為了取悅男性,女性上空對決蒙面的男性。這種猥褻的比賽形式多次遭到禁止,二十世紀中葉消失,然而另一種比較不為人知的相撲形式,持續在各地區的慶典活動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