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講座‧摩訶止觀】 正修行--觀禪定境 30

永本 |2010.10.19
721觀看次
字級

七、慈心觀─四無量心發相

修慈心觀能引發四無量心。若修四無量心,即能拔苦予樂,達到無怨無惱、無恚無恨。故無論大小乘行者,乃至世間之人,皆以四無量心為共同學處。一切眾生皆怖畏於苦,想要追求喜樂,而瞋恨怨惱等,正為苦因,慈悲喜捨則為樂因,此為修習四無量心的目的。

慈定發相

四無量心中,「慈心定」是依根本四禪而發的。慈,意為「愛念眾生,常求樂事以饒益之」。修慈心,為拔除眾生的「瞋覺」故。欲修四無量心,應當先發誓願:「願令一切眾生,悉受快樂。」

初修慈無量心時,以清淨心,觀所愛的親人受樂之相。於父母、兄弟、親人之中,取一位最喜愛的人,一心緣念,觀想親人受樂的情形,於心中觀想清楚分明,攝心專注,沒有馳散。如是次第乃至一般人、怨人,其他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天道的觀想方法,也是如此。以慈心緣十方一切眾生,心量廣大無邊,故名為「無量」;皆令他們受樂,能滅除惡心,而獲得殊勝善樂的福報,故其功德也是無量。

行人於禪坐中,見眾生受樂之相,而定力漸深,不為外境所動,是名「慈相應心」。如此修習時,若見到種種善惡的境界,不可以生取著的心;一心觀想親人獲得歡樂之相,念念相續。於上親、中親、下親,中人,下怨、中怨、上怨,乃至於五道眾生,同樣以慈心對待,如父如母、如兄弟子姪,常求好事而饒益他們,想令一切眾生,獲得利益安樂,這樣的心,遍滿十方。觀想慈心定所緣的層次及對象,如下圖:


此定有隱沒、不隱沒的差別。假使心緣眾生,希望眾生都能獲得快樂,心念非常清楚明白,而所緣的地方,沒有見到眾生受樂,這是內不隱沒而外隱沒。若內心分明清淨,也見到眾生受樂的情形,這是內、外都不隱沒的情況。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