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餐學問大,為老人服務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聯新文教基金會送餐中心主任簡明亮說:
「如果只是送便當,不需要成立送餐中心,注意他們需要什麼,才是送餐目的。」
簡明亮身為中心主任,但他也會輪排送餐,他說:「送餐者也許是老人一天下來唯一接觸的人,他們會巴著你將心事和體會說出來。」然而送餐服務的時間趕,往往十分鐘就得趕到下一戶,稍微體諒長者的人會多留半個小時,簡明亮較獨特,在送完所有便當後,還會回去一一拜訪,陪他們談天。
一般人認為長輩會喋喋不休、說不到重點,還有老是重提舊事,但簡明亮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八十九歲的阿公陳武熊,據說阿公參加過台灣詩人大會,還榮任評審、顧問、報社編輯多年,筆名陳少府,隨手就吟上一詩,但阿公也爽朗地坦承,年紀大了,腳不方便,不再參與詩會,還忘東忘西,做不出詩了。
儘管阿公有自知之名,意氣風發都成往事,但簡明亮還是對有氣質的阿公很有好感,因為阿公每回都泡茶請他喝,「最讓我佩服的是,逢年過節,如端午節到他家送餐,他都會跟我說節慶典故,從阿公話裡,充分感受到智慧。」
送餐服務除了怕長輩餓到,更怕他們凍著,傾聽、聊天、陪伴的目的不是紓解鬱悶,是怕他們因寂寞而企圖輕生,因此,送便當也是一項守護老人的神聖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