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出生於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從小喜歡閱讀古代名人和英雄的傳奇故事,夢想將來像凱撒、亞歷山大那樣成為偉大的將領。他對軍事地圖情有獨鍾,兒時就把科西嘉港口、軍事設施研究得瞭如指掌。而且,他還立志成為偉大法典的制定者。
正是少年的這些夢想與追求,在土倫戰役的危急關頭,拿破崙憑藉當年對科西嘉港口及設防的了解,發現土倫港與科西嘉港有著驚人相似之處,從而使他在事關法國大革命前途的血戰中初試鋒芒,由此走上政壇。
當他取得與當年漢尼拔進軍義大利相媲美的馬倫哥大捷後,法國迎來了暫時穩定與和平。於是,拿破崙在國內大力進行各項改革,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著手制定民法典。
如果說兒時的夢想只是一種憧憬的話,那麼此時制定法典,則是幾十年浴血奮戰後所積累的理性舉措。在他心目中,建設新的共和國,除了廢除舊的封建思想殘餘,更重要的是要靠建立一套捍衛大革命勝利果實的法典來鞏固。因而,他設立了民法典起草委員會,四個月後拿出了有系統的法典草案。
編典的過程中,拿破崙懷著極大的熱情、耐心和堅定,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儘管那些會議的內容紛繁複雜,常常開到深夜,連許多議員都筋疲力盡,而拿破崙卻從極其繁忙的公務活動中參加或主持會議達三十五次,足見其重視程度。
會上,向來剛愎自用的拿破崙,出乎人們意料地認真仔細傾聽法學家們的爭戰和辨論,每當糾纏不清時,他便會出來釐清頭緒,一一總結歸納,把繁冗艱澀的法律辭句,錘鍊成明白暢通的法語。從法國五花八門的舊法律或革命時期的慣例中,進行遴選、評判、取捨,人們從他身上感受到準確無誤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最終,在拿破崙的直接參與下,三篇三十二章二二八一條的法律條文,建構了一個簡直是無懈可擊的法律系統———《拿破崙法典》,並於一八○四年三月二十一日頒布實施。
在這部被後世稱為世界近代民法經典的《拿破崙法典》中,為現代資產階級社會提供了三條最重要的基本原則:自由和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契約自由。
因為它順應了時代潮流,頒布實施後很快在歐洲社會占據了權威與楷模地位,成為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法律的範本。它對近代歐洲社會的整合,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對近現代歐洲一體化進程,乃至世界文明發展,均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可以說,如果沒有拿破崙於南征北戰中,對國家管理與法制建設的觀察、思考、積累、提升與參與,就不會有《拿破崙法典》的制定與頒行。
拿破崙一生打了四十個勝仗,最後雖兵敗滑鐵盧,但他的《民法典》卻永載史冊。
一個高明的政治家,非但要看其執政其間有形的政績如何,更重要的是考量他任後留下什麼。政治家最值得人們珍視的,莫過於其對社會法律制度的構想與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說,拿破崙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