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挪威諾貝爾協會在奧斯陸時間八日上午十一時,宣布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由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得,劉曉波成為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中國人;對於劉曉波榮得和平獎桂冠,大陸外交部強烈反彈,指劉曉波因違反中國法律被判入獄,向他頒發和平獎,將會與創立諾貝爾獎的原意相違背,是褻瀆此獎項,也損害中國與挪威的關係。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在聲明中,諾貝爾基金會推崇劉曉波在推動中國民主化的努力。
劉曉波目前正因為「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在中國大陸監獄中服刑。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劉曉波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由於推動政治改革,被中國視為眼中釘。
劉曉波是中國知名作家,因發起和散播《零八憲章》而入獄,主張大刀闊斧推動政治改革,包括放寬集會自由、表達自由與宗教自由,及建立民主憲政體制。他在二○○八年十二月八日被捕,隔年遭判刑。劉曉波的被捕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迴響,國際特赦、人權觀察、無國界記者和國際筆會等組織不斷呼籲中國當局釋放他。美國國會也曾通過決議案呼籲北京當局立即釋放劉曉波,但北京當局都無動於衷。
劉曉波一九五五年生,在一九八九年的民主運動遭中國政府血腥鎮壓前夕,劉曉波中斷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行程,趕回中國參與天安門廣場的絕食聲援,被譽為「天安門廣場四君子」之一。六四事件後,劉曉波隨即被當局以「反革命罪」關押,直至一九九一年獲釋。出獄後,劉曉波因堅持自由撰寫、參與民主運動和呼籲平反「六四」,於一九九五年再次被當局囚禁。
在北京的作家、民主人士江棋生指出,劉曉波的遭遇反映出中國社會政治民主變革所面臨的嚴峻現實,也顯現出中國民間進一步推動民主化的奮鬥仍任重而道遠。
近二十年當中,劉曉波作為中國民主運動的先驅人物,持續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自一九九○年以來,劉曉波先後兩次獲得人權組織「人權觀察」頒發的「海爾曼人權獎」、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第十七屆「傑出民主人士獎」、無國界記者組織二○○四年度「捍衛言論自由獎」、香港「人權新聞獎」以及美國筆會二○○九年度的「芭芭拉‧戈德史密斯自由撰寫獎」等國際獎項。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選擇的批判—與李澤厚對話》、《審美與人的自由》、《中國當代政治與中國知識分子》、《向良心說謊的民族》、《未來的自由中國在民間》、《單刃毒劍—中國當代民族主義批判》等。